周彧慰問了趙大嬸幾句,拉了幾句家常。
氣氛很快變得融洽,趙大嬸試探道:“咱們黑山這麼大,有水的地方肯定還有不老少。
“不過,我們挖的水井雖說能讓四鄰八鄉的鄉親們暫時保命,可要緩解旱情肯定不夠哇!
“來挑水的人越來越多,用水的地方也越來越多,指不定啥時候就乾了。
“這老天爺啊,也不知道啥時候才可憐可憐俺們這些苦命人,給下下雨……”
“咱們不能光指望老天爺,”周彧沉聲道,“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之。
“為今之計,首先是讓所有人都看到活著的希望,然後再謀其他。”
“這事說起來容易辦起來難哦!”趙大嬸拍著自己扭傷的腿愁眉不展,“大老爺來我們這應該也發現了,屯子裡外到處都是掏的洞,那就是剛旱時候鄉親們掘的井。
“那會兒啊,幾乎每個屯子裡都在掘井,可是挖了那麼多,就沒一個能出水的!
“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拋家舍業搬走了。
“唉,不瞞大老爺您說,我們這也是沒地方可去,要不然哪能留在屯子裡等死?”
周彧沉默片刻,他知道趙大嬸說的是實情。
到任後,他便組織人到處尋找水源,可是沁縣境內隻有一條河,水位也下降得利害,隻能勉強保證沿河百姓日常飲用,連灌溉都滿足不了,沿河的耕地縮減到了不足原來的十分之一。
至於其他一些小的溪流、湖泊,早就乾涸了,哪怕是在湖底、河床上挖井,都不能保證出水。
更不要提彆的地方。
所以旱情一直持續,整個沁縣亂象頻出。
他聯合周邊各縣,開了官倉賑濟,但對於全縣百姓來說,還是杯水車薪。
各地的混亂越來越嚴重,他不得不四處奔波處理。
一聽說桐樹屯這裡掘井出水了,他第一時間就趕了來,想要找到他們掘井的經驗,雖然過去失敗了無數次,但萬一呢?
萬一彆的地方也能像桐樹屯一樣掘井出水,這一縣的百姓不就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