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風雲激蕩,天下大亂,金人、遼人屢屢叩關犯境。
昔日繁華的燕雲之地淪為焦土,生靈塗炭,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之中,哀嚎遍野,苦不堪言。
值此危難之際,梁山軍挺身而出,兵分三路,秉持著“替天行道”的浩然大義,毅然決然從大名府與曹縣分兵揮師北上,矛頭直指被遼軍殘暴侵占的檀州。
決心在這片滿目瘡痍的土地上,展開一場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反擊戰,以無畏的血肉之軀扞衛家國尊嚴,為淪陷區絕望的百姓拚出一線生機。
大名府外,勁風呼嘯,軍旗烈烈作響,三萬鐵騎如同一股洶湧澎湃、不可阻擋的鋼鐵洪流,整齊列陣,氣勢恢宏。
花榮身著一襲亮銀甲胄,在日光下熠熠生輝,手中那杆銀槍寒芒閃爍,背負的強弓更是彰顯著他百步穿楊的絕技,胯下駿馬神駿非凡,不時刨動蹄子,濺起陣陣塵土,仿佛也被這戰前的緊張與激昂氣氛所感染,急切盼望著奔赴沙場。
花榮一馬當先,身姿挺拔如鬆,英姿颯爽之氣撲麵而來,那冷峻的麵龐上,寫滿了堅毅與果敢。
身後的騎兵們個個目光如炬,堅如磐石,他們皆是從梁山軍各營精心遴選而出的精英,跟隨花榮久經沙場,曆經無數次血與火的洗禮,練就了一身衝鋒陷陣、馳騁疆場的過硬本領。
這些戰士們身著堅韌的皮甲,手持鋒利的利刃,跨下戰馬矯健有力,肌肉緊繃,鬃毛飛揚,隻需一聲令下,便能如疾風閃電般奔赴戰場,踏平敵寇,揚我軍威。
在隊伍的另一側,李逵瞪大了銅鈴般的雙眼,滿臉興奮得漲紅,如同燃燒的火焰,來回巡視著自己的火炮軍與燧火槍軍。
火炮軍陣前,一門門黑黝黝的火炮整齊排列,炮身泛著冰冷的金屬光澤,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威嚴,仿佛沉睡的巨獸,即將蘇醒發出怒吼。
士兵們忙碌而有序地穿梭其中,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落,卻顧不上擦拭。
他們仔細檢查著火炮的每一個部件,輕輕擦拭,裝填彈藥時全神貫注,校準瞄準更是目不轉睛,動作嫻熟精準,他們深知這些火炮即將成為戰場上的奪命利器,承載著無數兄弟的生死與勝利的希望,不容有絲毫差錯。
李逵身旁的燧火槍軍同樣精神抖擻,士兵們緊握手中的燧火槍,槍身擦得鋥亮,火藥與鉛彈早已準備就緒,那黑亮的槍口。
仿佛一隻隻擇人而噬的猛獸之眼,隻待主帥一聲令下,便要讓遼軍嘗嘗這火器的厲害,見識見識梁山軍的新式鋒芒。
林衝、賈寶玉等一眾梁山頭領齊聚陣前,賈寶玉一襲錦衣,卻毫無紈絝之氣,目光堅定如磐。
環視眾人後,昂首挺胸,高聲道:“眾兄弟,今日我等出征檀州,為的是收複失地,救百姓於水火。遼人殘暴不仁,占我山河,屠我子民,此仇不報,天理難容!望各位兄弟齊心協力,奮勇殺敵,打出我梁山軍的威風!”
那聲音響徹雲霄,振聾發聵。眾將士齊聲高呼:“替天行道,收複檀州!”
呼聲震天,久久回蕩在山穀之間,驚得飛鳥四散,草木簌簌發抖,儘顯梁山軍的昂揚鬥誌與必勝決心。
隨著一聲令下,花榮李逵率先鋒軍浩浩蕩蕩啟程,馬蹄聲、腳步聲交織如雷,向著檀州方向進發。
沿途百姓聽聞梁山軍出征,紛紛自發前來送行,他們衣衫襤褸,卻手捧乾糧、清水,眼中滿是期盼與敬意,質樸的臉上寫滿了對這些英雄好漢的信任與祝願,盼望著他們能充當亂世中的救世主,護得家國平安。
老人們顫抖著雙手遞上食物,孩童們睜大眼睛,滿是崇拜,婦女們輕聲叮囑,那一幕幕場景,溫暖而又令人動容。
數月後,經過與沿途朝廷軍大大小小幾十場戰役,梁山軍先鋒部隊終於接近檀州地界。
花榮派出多支偵察小隊,喬裝打扮,扮作商販、流民,混入周邊村落與城鎮,小心翼翼地刺探檀州城內遼軍的兵力部署、城防設施以及糧草儲備等關鍵情報。
很快,情報陸續傳來。檀州城位於水陸要衝,地理位置險要,城牆高大厚實,由巨石壘砌而成。
每一塊石頭都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堅守,城牆上設有了望塔、箭樓。
遼軍弩箭手日夜值守,戒備森嚴,那一雙雙警惕的眼睛,時刻掃視著城外。
城外護城河寬闊且深,水流湍急,宛如一條咆哮的巨龍
河麵上還布置了鐵蒺藜、尖木樁等障礙物,森然可怖,唯一的吊橋被遼軍嚴密把守,可謂是易守難攻。
城內遼軍兵力約有五萬之眾,其中騎兵一萬五,行動如風,馬蹄聲能踏破夜色;
步兵三萬五,陣列森嚴,長槍如林。
且有一支精銳的衛隊駐守在城主府周圍,保護主將安全,這些衛士個個武藝高強,忠心耿耿。
得知這些情況後,花榮立即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裴宣率先開口,他手搖折扇,卻掩不住眼中的睿智:“這檀州城防守嚴密,強攻必然傷亡慘重。依我之見,可先派小股部隊騷擾敵軍,引蛇出洞,再尋機而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