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曹家大家族的喪事辦的極其體麵,下葬後仍舊每天有吊喪的人來。
朱瞻墡打算再呆個兩三天再回去,繼續走訪看看鄉鎮。
這天一大早本打算出門卻見到曹家的二爺曹陽風正領著一群人拉著幾車糧食從後門走,出於好奇朱瞻墡就問陳瑄。
“陳總兵他這是在做什麼?”
“我也不清楚,問問吧。”
陳瑄大步流星的走到了曹陽風麵前,曹陽風忙見禮。
“曹二爺,這是做什麼?”
曹陽風麵不改色:“這是村裡送來的稅糧,存放在我們曹家的糧倉,他們尋到正門來了,正門掛著白紙,怕不吉利,我帶他們從小門進。”
曹家有一個糧倉是放在自己府內的。
“稅糧。”朱瞻墡有些不解。
陳瑄解答:“曹家是這一帶的糧長,負責押運稅糧至京師。”
糧長製,這是朱元璋發明的一種製度,每州縣按征收糧額分為若乾糧區,區設糧長。
每州縣按征收糧額分為若乾糧區,區設糧長。最初糧長先在糧區內納糧最多之大戶中公推。後為政府指派。行糧長製的目的,在於杜絕官吏之侵漁,便於民戶就地交納,以保證稅收。
糧長在鄉間的權利還是挺大的,這倒是讓朱瞻墡又想到了集體經濟。
湖州府這種距離京師近的地方,這些大戶對於擔任糧長較為積極,水路發達運糧成本不高,而且朱元璋年間也有少數糧長因為被賞識而提拔為官的先例。
但是離京師較遠的地方運糧不方便成本高,自願擔任糧長的人就變少了。
曹家作為這一帶的糧長,需要承擔為朝廷運送稅糧的責任,而且因為朝廷對稅糧的管控嚴苛,處罰甚至嚴重,這些稅糧他們可不敢有任何的克扣怠慢,甚至因為各鄉送來的時間不同,萬一保存有個損失還得自己貼點。
不過糧長的位置相當於一個有一點權力的小官,所以曹家也願意接著。
曹陽風先去存放稅糧,這幾天曹家吵的厲害,曹陽風身為曹家二爺也就是趁著這一早出來透透氣,這兩天可是給他腦袋瓜子都吵炸了,恰好碰上了運糧的,這事情以前就是他負責,所以自己帶路,能不去吵架就不去了。
他的親生兒子過繼給大哥是曹家的現在正統的繼承人,他自然是站在自己大嫂這邊。
兩人邊向著商行走去,邊說著話。
“陳總兵記得我和你說過集體經濟的事情嗎?”
“恩,自然是記得的,當日回府我自己也想過,這辦法或許是有效的,隻是阻力必然也極大。”
朱瞻墡望向了離開的糧車:“糧長負責一個集體的稅糧,若是以此集體為單位,集中供給銷售茶葉,絲綢,棉花,糧食等物,是否可行呢?”
陳瑄思考了一會:“若是要求周圍村子裡的人將這些貨物全部交給糧長,怕是反而增加了糧長的權勢,貪汙的情況難以避免。”
“非也,這裡糧長不一定非得是大家族的族長,可以選一能力強的人來做,分發薪俸,定期公開賬目,年底所有參與者按量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