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戰船過大江,一早醒來朱瞻墡便看向了窗外的風景,兩岸的陸地正在消失,他們馬上要入海了。
因為在船上並沒有人喊他,又是睡到日上三竿的一天。
“殿下您醒了。”楚兒伺候朱瞻墡船上了衣服,穿的都是普通的衣服,粗布棉衣,禦寒還是可以的,就是難看的了些。
走上甲板往前望去便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了,今日天氣也好,遙遙望去心情舒暢。
“殿下,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海。”楚兒昨日暈船今天情況好多了。
走向了船頭視野好的地方,當然風也很大。
“殿下,馬上入海了,風大,您先回船艙休息吧。”
“距離倭寇所在的地方還有多遠距離?”
鄭和指著地圖說:“如果不碰到風浪,不用一日時間,隻是搜尋島嶼估計得耗些時日。”
朱瞻墡看著幾艘戰船,如果不是為了等後麵的戰船就三艘蒸汽船的話耗時還會短一點,但是第一次作戰不敢讓蒸汽船冒險孤軍深入。
“鄭和大人,你遠赴西洋,碰到的國家海戰如何?”
“西洋一路上的國家,他們的船隻,他們的武器都很差,麵對大明的戰船幾乎毫無還手之力,有來犯者幾乎全殲,這些國家有些對咱們進行朝貢,但是他們的土地上經常有叛亂發生,一旦上岸我軍不熟悉當地的地形,優勢就會蕩然無存。”
每次下西洋帶的人多,但是也怕人數損失,一旦到陸地上打仗,損失就很大,所以很多時間鄭和會儘可能的避免登岸戰鬥。
好在絕大多數的沿岸國家都還算是老實的,麵對大明也少有敢挑釁的行為。
“鄭和大人,下西洋沿途有哪些國家?”
鄭和拿出了一份更加詳細的海事地圖,上麵有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圖。
“殿下,我第一次下西洋的時候先到了占城(今越南占城),走了一小段彎路路去暹羅(泰國),而後到了三佛齊舊港(今印尼巨港)。”
說到舊港的時候,鄭和展開了說:“我招諭當地海盜陳祖義,陳祖義詐降,圖謀襲擊船隊。我率軍擊敗了他,殺敵五千餘人,燒毀敵船十艘,俘獲敵船七艘,生擒陳祖義等三人,而後任命了新的舊港之主,現在舊港仍然由其國統治,對我國朝貢。”
“但是我軍也損失了一千餘人,破損船隻7艘,後來過了柯枝和古裡(印度)就隻能返程。”
聽著鄭和將下西洋的事情,幾人都聽著津津有味。
“第二次下西洋,路線差不多,我們在古裡冊封了古裡王,將來訪大明的使臣全部送還,還有陛下賞賜給他們的禮物,為了表示大明的強大,這些誠服於我朝的國家使臣都帶了不菲的禮物回去。”
“第三次前麵的路線一樣,在錫蘭(斯裡蘭卡)聽聞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負固不恭,謀害舟師。”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戰鬥我們避開了錫蘭,到了古裡而後走訪打探,確認了路線往更西方去。”
鄭和指了指地圖上那表示這阿拉伯半島波斯灣的地方:“這裡是我那次去的最遠的地方,忽魯謨斯(伊朗霍爾木茲灣)。”
“當我們返程的時候遇到了錫蘭山國國王亞烈苦奈兒誘騙我到國中,發兵五萬圍攻船隊,我趁敵軍傾巢而出,國中空虛,帶領隨從二千官兵,趁夜突襲亞烈苦奈兒王城,破城而入,生擒亞烈苦奈兒並家屬。”
鄭和說來這隻是一段話,但是可想而知當時的情況有多麼的緊急,錫蘭山國想要鄭和的寶船和財物,鄭和最終還是依靠著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打贏了這場戰鬥,雖說是小國,但是畢竟兵力上敵方占優。
我們有更好的艦隊,更好的戰士,更好的裝備,更好的指揮。
但是鄭和打贏了戰鬥也不是將對方國家洗劫一空,而是另立了順從大明的國王,畢竟以後他還得以此為落腳點,繼續遠洋。
第四次下西洋也就是最近的一次,永樂十年出發。
“第四次下西洋,蘇門答剌的蘇乾剌剛剛弑君篡位,明朝方麵認為他是“偽王”,他則惱怒明廷不賞賜自己,遂率大軍截殺我們船隊,最終還是不敵我軍,又另立了新王。”
“我們又去了忽魯謨斯,想再往西走卻找不到路了,最終帶回來了異獸“麒麟”。”
朱瞻墡看著這幅地圖,鄭和去了波斯灣,尋遍了阿拉伯半島,卻找不到繼續的路,其實如果在紅海登岸往西北走就是地中海了,不然的話再往西得繞過廣袤的非洲大陸。
隻是他們沒有世界地圖。
與朱瞻墡和姚廣孝這樣堅定的唯物主義者不同,鄭和是一個堅定的有神論支持者。
鄭和是回族人,又信奉佛教,菩薩戒弟子,法名福吉祥,他信這個世界上有神,他想要去追尋聖城,也想去看看這個世界上到底哪裡是神國。
海上的人們信仰著天妃(媽祖),他也將這個信仰隨著他的艦隊帶到了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