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時間一晃而過,臨近中秋佳節,廣東府萬事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沐斌最後還是被朱瞻墡給留了下來,沐晟覺得朱瞻墡這是想要留個沐斌做保險,思來想去決定就讓他留著好了,而且朱瞻墡給的位置也確實不錯。
沐斌自己在雲南,為了避嫌,沐晟也不能直接給他太高的職位,但是朱瞻墡出手就是等同於衛所指揮使的職位。
這相當你爹將你放到了朋友家的公司鍍金,直接上崗部門經理,過兩年回家族企業有這份履曆在,位置總不可能比原來低吧。
這叫雙贏。
軍隊拆分陸軍和海軍,警局係統從提刑按察使司拆分出來,驛傳係統也正在拆分,將海關,驛傳,道路建設等歸屬到一起,成立了一個新的部門,交通部。
原吏部郎中王博陽擔任交通部第一任部長。
這一日早上,朱瞻墡登上戰船,先去看了一眼馬上可以投入建造的蒸汽機廠和造船廠然後沿江而下,去了香江村,今年的中秋得在這裡過了。
……
與此同時的應天府內,胡尚宮在準備繁忙的中秋晚宴之時,寫了一封信給朱瞻墡,寫信之時想到與朱瞻墡的五年之約,不禁有些怦然心動,仿佛尋回了十幾歲還是小女孩時的感覺,春心蕩漾。
一大早朱瞻基帶著自己的正妃胡善祥來覲見太子妃,太子妃滿臉慈祥的笑容,對於這個兒媳婦那是相當的滿意,萬事得體,而且長得一副好麵相。
拉著胡善祥就說:“善祥啊,你和瞻基可得多多努力,讓我可以早日抱上孫子,咱們四世同堂,陛下也必然是高興的。”
胡善祥微微躬身:“兒媳謹遵母親命。”
來了個小太監傳話讓朱瞻基去朱棣書房,朱瞻基便告退了,留下婆媳兩人說話。
朱棣的書房內,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都在,還有幾位內閣的大臣,此時朱棣顯然心情不錯。
“瞻基,過來,明日就會宣布下去開海禁,朕打算派人去一趟東瀛,朝鮮,琉球,南洋諸國,等地宣布旨意,朕給大海上那些有名有姓的海盜都準備了份禮物,還有你去一趟朝鮮吧。”
朱瞻基驚訝,為什麼讓自己去朝鮮,朱棣也看了出來他的疑惑。
“朕打算開了海禁之後就開始準備遷都順天府,本打算開四個港口,但是現在決定還是開三個港口就好了,威海港,寧波港,廣州港,當然廣州府那邊瞻墡想要將港口設在香江島,朕允準了,朕打算讓你去管著威海港,所以這次去朝鮮你跑一趟,威海港主要的海事貿易對象就是朝鮮和東瀛,你和朝鮮國王提前打個照麵。”
“孫兒明白。”
“陳瑄,你帶兵去一趟東瀛和琉球,正好看看東瀛的大使館怎麼樣了,帶最好的戰船去,然後你們兩個朝鮮的大使館和琉球的大使館在這次去的時候也帶人去建起來。”
“是。”
朱高熾開口了:“父皇,遷都的事情是否可以再考慮一下。”
最近因為遷都的事情吵得不行,順天府作為皇都,距離北方邊境太近了,距離江南富碩之地遠,距離交趾等地就更加遠了,一旦皇都遷移,整個國家的重心也就北移,大明朝南方廣袤的疆域難以管控好。
曆史上朱瞻基當皇帝的時候最終舍棄了交趾最大的原因就是首尾難顧。
朱棣想要遷都,畢竟順天府是他的龍興之地,姚廣孝也說了順天府更旺他。
滿朝文武也分成了兩派,很多大臣在應天府家大業大,打心底裡不願意走。
朱棣也不惱,但是態度堅決的說:“遷都一事早已訂好,應天府作為陪都,留著一套六部的班底,還有高煦啊。”
“父皇。”
第(1/3)頁
第(2/3)頁
“你就藩臨安府督管寧波港吧。”
此言一出眾人驚訝,怎麼忽然又讓朱高煦就藩,還換到了臨安府,唯一麵色不變的太子爺想來的早已知道皇帝的決定。
朱高煦麵露喜色,之前讓他就藩萬般不願,但是這次可以啊,臨安府臨近南京,國都搬到順天府,這邊最富庶的地方沒人管,自己還不逍遙?
“遵命,父皇。”
朱瞻基不解:“皇爺爺……”
朱棣擺擺手,接著說:“開海禁是大明百年之大事,三個港口,由高煦,瞻基,瞻墡三人管著我也安心些,記住管的不單單還是港口,那是我大明的門戶,海事貿易將會是我大明強國政策的重要核心,但凡有一個地方做不好就彆怪朕狠心換你們下來。”
“是!”
大明的海洋政策變動必然引起周圍所有國家的變動,除了國家間的海事貿易還有很重要的一項那就是在海上謀生的那些人,海盜,倭寇,這些人不出預料將會和大明有正麵衝突。
朱棣給大海上有名有姓的海盜們都準備了一份禮物。
大的小的海盜組織,多的很,這份禮物也彰顯了大明統禦大海的決心。
……
王寶雨糾集部下占著一座無人的小島,自從舟山海戰之後,他的勢力範圍急劇縮小,團夥的人數也下降到了鼎盛時的也就六分之一左右。
而且最近大海上年輕人蜂擁四起,東瀛又出了幾位心狠手辣的海盜,南洋那邊也有,這讓他頭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