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珠江郡王起複,皇帝新年前下令征伐北疆,西域,連著都是大事紛至遝來,朝臣們依然忙的不可開交。
北方十八個宣承布政司之前就已經分了下去,一時間北疆動蕩,其中不少願意屈居於大明之下,畢竟本身就領了大明的封號,大明對於這些地方的人是非常優待的,減免糧稅還分發物資,但是同時大明要求必須接受大明的管理。
八個宣承布政司是願意歸順的,還有幾個觀望,其他的就是直接拒絕了,這次北伐要打的就是這些不聽話的家夥。
於此同時朱棣要求歸順的這些地方也必須出兵,既然你們是大明的一部分,領著大明的薪俸就得幫大明做事,而且當他歸順大明的那一刻起,他們和不歸順的那些部落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麵了,那些部落也不會放過他們,他們是叛徒。
當然朱棣不會完全信任這些現在就歸順的地方,恩威並施,利誘,挾持,防範三管齊下才是正確的選擇。
現在草原上最大的敵人,就是韃靼部,和瓦剌部,也是草原上最強的兩股勢力。
於此同時朱棣公布的西征計劃才是出乎所有人的預料,除了北線還要西征察合台汗國,理由是為了馳援帖木兒帝國,因為帖木兒帝國是向大明進貢,紮拉就是帖木兒帝國的公主,而現在察合台汗國正在征戰帖木兒帝國。
派出珠江郡王征伐倒是合情合理合規,除了朝廷層麵上得支援自己的朝貢國外,朱瞻墡這也算是馳援自己的嶽父老泰山,女婿幫嶽父,說的過去吧。
朱棣將這些事情都考慮了在內,若非知道察合台王國正在和帖木兒帝國打架,也給不了他這麼好的出征理由。
今日的早朝,朱瞻墡又一次站在了朝堂之上,陳贇並未再提起之前的事情,當真是一句都不提,為什麼?因為他身後的人目的已經達到了,還提他做什麼?
朱棣將之前定下的事情吩咐下去,朱瞻基,朱瞻墉隨他出征漠北,整個大明朝大半的兵力都往北移,這是準備大軍壓境,至於朱高煦朱瞻墡和朱瞻埈則是負責西征察合台汗國的事情,朱高煦就任西征大元帥,名義上高朱瞻墡半級,但是他主要負責打仗的事情,朱瞻墡相當於在西北方向監國,負責後勤還有整體事物。
宣布完事情,這次太子爺沒反對,其他反對的事情也就基本無效了,之前朱棣找朱高熾促膝長談,父子倆談了一夜,沒人知道談了什麼,反正朱高熾後來就支持了朱棣的征伐。
朱棣從龍椅上站起身,六十多的人了,身姿依舊挺拔,大笑著說:“此一戰北伐西進,若一戰而成,大明的疆域將會勝過盛唐,壓過強漢,開天辟地以來,我朝為最廣闊,朕要天下歸心,你等皆是盛世名臣,流芳百世。”朱棣中氣十足。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今夜朕在宮內大宴群臣,為新年祈福,與群臣同樂。”
早朝散去朱瞻墡就想回到了自己的院子,自己可是有三個媳婦的,忙的很。
但是剛出來就被朱高煦拉到了一邊。
“瞻墡,這次老爺子要打察合台汗國,這鳥不拉屎的地方,有啥好打的。”
“二叔,這西域自古以來就是咱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西域美人,二叔您應該很久沒娶妻了吧。”
“這麼說的話倒是也有一定的道理,接下來就是咱兩合作了,你說說看怎麼打什麼想法?”
“二叔可不是咱倆,還有我二哥呢。”
朱高煦不屑的說:“瞻埈這小子,好大喜功,本事不大脾氣極大,據說在封地搞了不少事情出來,指望他是指望不上了,彆拖後腿就好了。”
“我打仗沒經驗,還得看二叔的,萬事唯二叔馬首是瞻。”
“少給我打哈哈,你在廣州府搞了不少新東西,之前那啥阿卡四七,還有最近聽說你搞了個能飛的東西,不要給我藏著掖著,全部給我拿出來,老爺子要打仗,軍費朝廷出,你放心大膽的拿出來。”
朱瞻墡嘿嘿一笑:“二叔,你彆急,我這次是輕裝回來的,沒帶什麼東西,而且剛從宗人府出來,我已經命人第一時間去廣州府了,好東西少不了的,就是西北方向不比沿海,水路不能走,陸路也不方便,運輸效率低,有些東西用不上。”
朱高煦拍了拍朱瞻墡的肩膀:“那就好,你小子鬼主意多的要死,打察合台汗國也和打大漠一樣嗎?分而攻之。”
“二叔,察合台汗國地廣人稀,主要的城池就那麼幾座,哪用那麼麻煩,用二叔擅長的攻城戰就好了,長槍短炮,優勢在我。”
“也是哈。”
第(1/3)頁
第(2/3)頁
“晚上估計有文人詩文助興出征,你自己準備一下,你當年那首人生若隻如初見到時候還流傳著呢。”
二叔的消息不知道是哪裡來的,但是意思很明顯,該花點錢花點錢,彆丟人了。
朱瞻墡這時候回去還能睡個午覺,正妃去給太子妃娘娘請安了,那就和我的西域側妃一起睡個午覺吧,午睡能有力地幫助人集中注意力。
入了夜,冬天天黑的早,這也是為什麼七八九月份是小孩子出生高峰期的原因之一。
皇宮內此時正準備宴請大臣,不得不說晚上確實冷,大臣們又不敢失了儀態,紛紛在等著。
朱棣開心啊,讓人將準備好的當朝狀元寫的,【天命北伐】讀了一遍,雖然寫的不錯,但是和當年李時勉寫的還是有差彆,太年輕了,文字不夠有功底。
其樂融融的時候,一位吏部的臣子走了出來:“陛下聽聞珠江郡王詩才當世無二,隻是忙於公務,甚少寫詩文,僅僅一篇人生若隻如初見,流傳於街頭巷尾,不論男女皆稱讚,殿下好詩才可莫要浪費了,今日何不請殿下再來一首詩,以振軍威。”
“好。”
“好!”
文人言官們看來對於朱瞻墡這麼快起複,沒有收到什麼實質懲罰有些意見,但是又不敢說不敢提了,所以想儘了辦法想要讓朱瞻墡吃癟,這群人估計自己都已經寫好了詩,等著朱瞻墡出醜之後拿出來了。
雖說朱瞻墡有那篇人生若隻如初見,但是僅此一篇,很多人還覺得他是買的詩。
一個作者如果又短又少那簡直就是文人之恥。
朱棣看向了朱瞻墡,其實他也認為朱瞻墡之前的詩是買的,為了避免尷尬朱棣打圓場說:“瞻墡剛從宗人府出來,最近都在勞心其他事情,臨時做詩怕是維喆楊榮你們也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