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餐廳困境與四合院的新矛盾
傻柱和婁曉娥風塵仆仆地從國外分店趕回,一下飛機便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改進方案的落實工作中。這次國外之行,他們深刻意識到菜品和服務對於餐廳立足國際市場的重要性,絲毫不敢懈怠。
在菜品研發室裡,傻柱親自掛帥,帶領著廚師團隊對每一道改良過的菜品進行細致入微的複盤。他們將一本本泛黃的傳統菜譜翻了又翻,那些被歲月摩挲過的紙張,承載著無數中華美食的精髓。傻柱手指劃過菜譜上的文字,眼神中滿是專注與執著,和廚師們逐字逐句地探討著每一種食材的搭配、每一道工序的要點,試圖將失去的經典風味一絲一毫地找回。與此同時,他們還結合國外顧客反饋的口味偏好,不斷嘗試新的烹飪手法,力求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
就拿那道經典的麻婆豆腐來說,之前為了迎合外國顧客不太能吃辣的口味,在製作時減少了花椒和辣椒的用量,結果導致麻和辣這兩種核心特色大打折扣,原本鮮香熱辣的口感變得平淡無奇。這一次,傻柱決心要讓麻婆豆腐重新煥發出它應有的魅力。他早早地來到廚房,親自挑選新鮮的豆腐,那豆腐質地細膩,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他守在熱氣騰騰的灶台前,眼睛緊緊盯著鍋中翻滾的豆腐,仿佛那是他的戰場,而他是即將凱旋的將軍。他小心翼翼地將精心熬製的花椒油緩緩倒入鍋中,頓時,一股濃鬱的麻香彌漫開來,刺激著每個人的嗅覺神經。接著,他又加入自己調配的獨特香料,那香料是他跑遍了北京城的各個調料市場,經過無數次嘗試才確定下來的配方,為的就是讓豆腐的口感更加醇厚、豐富。
“大家注意看,這調料的搭配和火候的掌握非常關鍵,多一分則味重,少一分則味淡。就像做人一樣,要把握好分寸。”傻柱一邊全神貫注地操作著,一邊耐心地對身邊的廚師們說道,額頭上布滿了細密的汗珠,那是他對美食的熱愛與執著的見證。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新改良的麻婆豆腐終於出鍋了。那紅亮的辣椒油包裹著嫩白的豆腐,上麵點綴著翠綠的蔥花和金黃的花生米,色澤誘人,讓人垂涎欲滴。傻柱迫不及待地讓服務員將這道菜端給不同國家的顧客試吃,緊張地在一旁觀察著他們的反應。一位來自美國的顧客吃了一口後,眼睛頓時亮了起來,豎起大拇指,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說道:“這味道太讚了,既有獨特的東方辣味,又不會讓人難以接受,每一口都能感受到豆腐的嫩滑和豐富的層次感,就像一場奇妙的味覺之旅!”聽到顧客的稱讚,傻柱和廚師們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服務培訓方麵,婁曉娥同樣下足了功夫。她精心挑選了業內頗有名氣的禮儀講師和對中國文化有著深入研究的文化專家,為員工們開展係統而全麵的培訓。培訓室裡,禮儀講師站在講台上,身姿挺拔,笑容親切,從最基本的微笑服務、禮貌用語,到與顧客溝通時的眼神交流、肢體語言,都進行了詳細而生動的講解。她親自示範,讓員工們模仿練習,一個一個地糾正他們的動作和表情,力求讓每一位員工都能展現出最專業、最熱情的服務態度。
文化專家則準備了大量的圖片、視頻資料,從古老的中國飲食文化起源,到每道經典菜品背後的曆史典故、文化內涵,都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他指著一張宮保雞丁的圖片,笑著對員工們說:“大家看,這道宮保雞丁裡的花生米可不簡單,它不僅增加了口感的豐富度,在傳統做法裡,它還象征著吉祥如意,為這道菜增添了美好的寓意。所以,當我們為顧客介紹菜品時,不能僅僅停留在口味和食材上,更要讓他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培訓室裡,員工們都全神貫注地聽著,認真地做著筆記,時不時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一位外國服務員好奇地舉手問道:“為什麼宮保雞丁裡要放花生米呢?”文化專家耐心地解答後,大家都恍然大悟,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愈發濃厚。
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培訓,員工們的服務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當顧客走進餐廳,迎接他們的是服務員們真誠的微笑和熱情的問候;當顧客詢問菜品時,服務員們不僅能詳細介紹菜品的口味、食材,還能繪聲繪色地講述背後的文化故事,讓顧客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仿佛穿越時空,領略到中國千年飲食文化的魅力。
而在四合院,表麵上一切風平浪靜,鄰裡之間見麵依舊熱情地打招呼,但實際上,一股暗流正在悄然湧動。最近,秦京茹發現自己家裡的一些生活用品總是莫名其妙地減少。先是放在廚房的一塊肥皂,明明前一天還剩一大半,第二天就隻剩下一小截了;接著,掛在院子裡晾曬的毛巾也不翼而飛,找遍了整個院子都不見蹤影。秦京茹心裡犯起了嘀咕,她開始留意起周圍的動靜,每次出門都格外小心,眼睛時不時地掃視著院子裡的每一個角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