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已經種到土壤裡,前期的工作比較簡單。
無非是每天檢查一下發育情況,間隔一天噴一些水,再確保光照就可以了。
這活不累,但是比較耗費時間。
索性,就交給周晴來做。
而陳東現在抓緊要做的,就是修建蓄水池。
在陽光房前,陳東先挖了一個盆口大小的洞。
這洞口不大,但是特彆深。
陳東要做土壤取樣,通過土壤樣本確定山體內部結構,方便製定下一步計劃。
北方的地貌相對簡單,一旦過了長江以南,地貌就會很複雜。
這山地構造比較簡單,最外層是黑土地,再往下挖便是黃泥層,還有零星的碎石。
挖到最後,便是堅不可摧的岩石層。
簡單來說,整個山體大概隻有三層。
岩石層是山的骨頭,要是把這破壞了,雨季很容易泥石流。
所以陳東絕對不會觸碰這個地方。
陳東現在要做的事兒,就是在不破壞地基的情況下,把陽光房下麵挖空,給蓄水池留出位置。
而且,這必須經過精密的勘測。
要精密到0失誤!
其實,以陳東的經驗,判斷地形不算難。
可凡事都有萬一,但凡失誤一點,都非常容易毀了土地的承重力。
而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陽光房塌方。
那裡可種著小麥呢,這是度過大災之年的資本,陳東賭不起!
麻煩一點,也比冒險強!
……
陳東在家裡畫圖紙的時候,正好被周晴看見。
一聽這事兒,周晴隻覺得大膽又刺激。
還沒聽過誰把蓄水修在地下!
震驚歸震驚,周晴還是給出自己的建議,讓陳東參考之前的地下室。
畢竟,原理是一樣的。
的確。
這兩件事看著很像。
可山地和平地完全不同。
當初的地下室來說,無論怎麼挖,地下都是平整的,承重性自然不用擔心。
而山地下麵則是不規則地貌,在必須用勘測洞來定點,然後再找平,使其形成一個平穩的矩形。
周晴立馬麵露疑惑:“道理我懂,可隻有省裡才有這種勘測器,你總不能靠人力把山坡挖成平地吧?”
“據說,那機器要好幾百人才能推動呢!”
陳東不免有些震驚。
他知道周晴的背景不簡單,否則當初不會畫出毛子的防空建造圖。
可她說的那種鑽井式的勘測儀,在這年頭屬於保密性的設備。
不光能勘測地貌,挖石油,找鐵礦全靠它。
能接觸到勘測儀的人,那級彆絕對是相當高的。
對於周晴的背景,陳東已經不敢猜了……
陳東當然搞不來這種機器。
可他有腦子啊!
陳東找來一根麻繩,在繩子底端放下石頭,再用黑炭畫出刻度,當作標尺用。
隨即圍著陽光房開始挖勘測洞,每個洞口間隔五米。
由於天氣轉暖,地麵的土壤已經變得鬆軟,加上每個洞口直徑不大,挖起來並不費力。
這種大型建造必須有嚴格的標準。
陳東隻要挖到岩石層,就立馬停手,然後把繩子順到洞口裡。
繩子的長度是4米,這是基坑的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