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答應了。
可他絕對不會和政策唱反調,否則等他的隻有死路一條。
這事得換個辦法。
……
吳德貴有一句話算是說對了。
早春的濕冷確實比冬天更難熬。
陰冷的濕氣如附骨之蛆,甩不掉,逃不脫。
人在外麵凍一宿,等陽光一出來,吳家溝所有人都好像得了癲癇,渾身上下都在哆嗦。
陳東暖乎乎地睡了一覺,隻覺得神清氣爽。
爐子尚未熄滅,老太太先扒出爐灰,又往裡壓上不少炭。
屋裡暖洋洋的,周晴把熏肉和餑餑端上桌,催著陳東多吃點。
最近體力消耗特彆大,必須多吃肉。
陳東頓時有些無奈:“還有鹹菜嗎?”
“啥?”周晴狐疑道:“放著肉不吃,你要鹹菜?”
“太膩了。”
陳東哭笑不得道:“天天吃熏肉,想吃點清淡的。”
周晴笑著白了他一眼:“你聽聽自己說的話。”
“被人家一年吃不上一頓肉,你倒好,還吃膩了。”
周晴又給陳東夾了幾塊肉,嗔怪道:“怪就怪你有本事,弄了這麼多熏肉。”
“快吃!”
……
吃了飯,陳東又一次爬到山上。
現在還剩下最後一根鐵包木的立柱,蓄水池的承重部分就完成了。
現在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牆壁和地麵該如何處理。
黃泥肯定禁不住水泡,必須換一種防水的材料!
防水的東西……
膠!
陳東猛然想到,山頂上還有幾棵鐵樺木。
鐵樺木的樹乾能提取出來膠,這種膠水在幾十年以後被廣泛應用在汽車、輪船等大型器械上。
其耐用性與韌性不言而喻!
可這東西的硬度遠比鐵器要高,想伐倒這樹,普通的鋼鐵肯定不行。
陳東想了好一會兒,決定做一把新鋸子。
為了讓鋸子強度更高,陳東把鍛打次數從五次提升到十次。
鐵水被澆在模具裡,形成了一個長條鐵塊。
每一次錘擊都會濺出來一些黑色物質,那是鐵礦石裡的雜質。
陳東必須最大程度地減少雜質,以此保證鐵器的剛性,給下一步做好鋪墊。
十次鍛打之後,鐵塊上已經沒有雜質滲出。
鐵塊再次回爐,變成鐵水後,被澆築在鋸子的模具上。
對於一般的工具,現在已經叫成型了。
可要啃鐵樺木這種硬骨頭,最多隻能叫坯子,根本不是成品。
陳東把鋸子再次放進炭窯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