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大明國,王成自稱大明王,改年號為建元。
將廣州府改為南都,為南方的行政中心。
南都暫轄兩廣行省、交趾行省、瓊州行省、台灣行省,以及南洋七個行省。
行政體係,還是以五院為首。加上十三個部級單位,共同治理十一個行省。
對於民政治理,王成也隻把握大致方向。不是原則問題,就是五院協商處理。
確保王成的權威。
每個行省的總督、總辦、總長,三個主要官員,由王成直接任免。
軍隊六個部級單位,獨立於政治之外,由大帥府直接管轄。
參謀部主管兵員訓練;國防部主管兵員調動;政治部保證軍心穩固。
軍需部、後勤部、兵備部,保證兵丁的裝備、物資等。
行政官員,各個師團武官,管轄整個大明國。
而明教教中職務,高於行政職務。
這也是王成的高明之處,隻需任命親信擔任教中職務。
通過管理明教,來管理整個官僚體係。
不管是行政人員,還是軍隊武官,王成都是最高領導。
若是有人犯了事,律法要是無法處理。明教的教規,足以彌補這一缺陷。
畢竟是建國,在形式上還是極為的隆重。
隨著第一麵旗幟,在南都中央廣場升起。整個南都的街頭,到處都是大明的新式旗幟。
國旗比例為三比二,在國旗的一角太陽和月亮相擁,形成一個明字。
在圖案邊,又圍繞四個小星星。星星代表士、農、工、商,四個階級共同拱衛大明國。
國旗整麵紅色,圖案則是黃色的刺繡。
王成是大明國的大明王、大元帥、明教教主。
在百姓心中,更是神一般的存在。
或許王成讓他們獲得新生,百姓從心裡感激。相比於中原的水深火熱,在王成的地界猶如天堂。
現在王成建立大明國,百姓也有極強的歸屬感。
許多百姓奔走相告,相互訴說著喜悅之情……
大西軍中軍帥帳。
主位坐著一個,年過四十的大漢。能坐在大西軍主座的人,非張獻忠莫屬。
張獻忠滿臉長須,身穿五爪龍袍。雖建立政權不足一年,但皇家派頭十足。
四個婢女站在身後,兩個太監在一旁小心伺候著。
張獻忠雖滿臉正經,但坐姿也極為端正。
但多年沉澱的匪氣,加上明亮的眼睛。看起來總覺彆扭,雖有帝王的裝扮,沒有帝王魂。
張獻忠能從一介平民,到如今割據一方,也足有自傲的資本了。
此時的張獻忠,可謂意氣風發。手下幾十萬兵丁,大小一百二十個營。
四個義子掌管七十個營,張獻忠獨領五十個營,為自己的禦林軍。
此次出兵四川,除了想擴大地盤,也為了報複四川。
在崇禎十四年,張獻忠第一次入川,被秦良玉等人殺的狼狽而逃。
這一次帶幾十萬大軍入川,哪有不報複的理由。
隻是剛入四川,就聽聞王成自立的消息。張獻忠便召集幾個義子,到中軍大營議事。
張獻忠能有如今的成就,幾個義子功不可沒。
稱帝之後,張獻忠也是大方,將幾個義子都封王。
分彆是,平東王孫可望、平西王艾能奇、平北王劉文秀、平南王李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