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懂王直,史上唯一一位割據倭國,稱王建國的人科普曆史】
“他是史上唯一一位割據倭國,並在倭國領土上稱王建國的中國人。”
一句話留住生性多疑的中國人。
“他是東南海上的霸主,橫行倭國戰國諸侯,受所有倭國諸侯仰望。”
“他就是明代宋政權的創立者,徽王汪直。”
明朝皇帝:???
朱元璋眉頭蹙起,哪裡來的不正之國?!
明朝初期,實行海禁政策主要是出於幾個原因。
一是防範倭寇等外敵入侵,維護沿海地區的安全。
二是防止國內反明勢力與海外勢力勾結。
三是壟斷海外貿易利益,加強中央財政。
在得知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朱元璋便決定改革政策,不能一味禁海
海上貿易既推動經濟又能帶動產業發展,而且一直站在世界的舞台。
隻能說,真香了。
等賺到錢,時機一到不就可以攻打倭國了嗎?
“汪直,明朝南直隸徽州府人。”
“汪直小時候窮,但為人很講義氣,長大後更是以樂善好施,足智多謀名聞鄉裡。”
“每有徭役或者打官司都會找汪直來主持公道。”
“後來汪直為了謀生和同鄉徐淮學,福建漳州人葉宗滿等人結伴前往廣東。”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海上貿易大國,但自明朝以後,官方的海上貿易被明文禁止了。”
“雖然官府不做海上貿易,但民間貿易卻逐漸開始活躍。”
“汪直看到了海上貿易裡的巨額利潤,於是便拉著幾人一起搞起了海上走私活動。”
“他們在本土購置硝黃、絲綿等違禁品銷往倭國,後來生意越做越大,就連暹羅和一些西洋國家也開始和汪直做生意。”
“倭國的大名鬆浦隆信甚至還讓汪直將九州外海肥前國平戶島和肥後鬆浦津,作為他們的海上貿易基地。”
“為了拉攏汪直這個大客戶,鬆浦隆信還在當地給汪直建造住宅,方便他長期住在這裡。”
“”
這麼一大串地名,什麼鬼?
現在曆朝曆代視倭國為敵寇,自然是哪哪挑毛病看不慣。
取地名真是迷惑,一眼便看出沒有任何文化底蘊。
真是蠻夷小國。(嘲諷值拉滿jpg)
“有一年,汪直載著幾個葡萄牙商人去倭國種子島貿易,當地的大名表示葡萄牙人手裡的火繩槍看起來不錯,想買下來研究研究。”
“聞言,汪直便自稱儒生五峰,充當翻譯促成了這筆買賣。”
“此後,倭國人開始大量仿製並將其稱為鐵炮。”
“當時東亞最大的走私貿易商是徽州商人棟四兄弟。”
“為了安全起見,汪直加入了許棟集團,許棟的生意做得很大,所以手裡有很多火器。”
“汪直加入後也獲得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後來許棟在一次行動中被明軍剿滅,汪直便另立山頭,自己招募倭國浪人當起了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