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這一年,蘇軾開始在徐州擔任知州,當時黃河在曹村決口、河水泛濫,洪水彙聚在徐州城下。”
“暴漲的洪水不時泄出,城牆即將被洪水衝毀,蘇軾帶領人拿著工具開始修築長堤,搭建草屋住在城牆上,終於保全了徐州城。”
“因為常年的治理水患,蘇軾還有一個經常被大家忽視的頭銜,水利專家!”
“但一年後,蘇軾寫給宋神宗的一封例行公事的《湖州謝上表》卻成為了他人生的轉折點。”
“作為詩人的蘇軾,筆端經常會帶有一些感情色彩,即使官樣文章也忘不了加上點個人色彩。”
“就是這些詞語被新黨人所利用,說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一時間朝廷內一片倒蘇之聲。”
“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便被禦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曆史上著名的烏台詩案。”
“隨著新黨們非要置蘇軾於死地,救援活動也在朝野同時展開。”
“不但與蘇軾政見相同許多元老紛紛上書,就連王安石和一些變法派的有識之士也勸諫宋神宗不要殺蘇軾。”
“在大家的努力之下,蘇軾下獄後的一百零三日,這場詩案因為宋太祖趙匡胤定下的不殺士大夫國策得到從輕發落。”
“被貶黃州後,蘇軾起初沒地方住,當地市長徐君猷借給他江邊的一個驛站臨皋亭居住。”
“他以樂觀的心態麵對困境,自我調侃:
——臨皋亭下八十數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飲食沐浴皆取焉,何必歸鄉哉!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
“蘇軾被貶至的官職並無實權,經此一役變得心灰意冷,心情鬱悶的他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詩》、《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作。”
“以此來寄托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公務之餘他還會帶領家人開墾城東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彆號便是蘇軾在這時起的。”
“他還發明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東坡肉,並寫下《豬肉頌》介紹其做法。”
“直到48歲時,蘇軾才迎來了東山再起的機會,奉詔到汝州就職,但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
蘇軾:“???”
“路費已儘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
“就在他準備要南返常州時,宋神宗卻突然駕崩,在常州居住的蘇軾既無饑寒之憂又可享美景之樂,且遠離了京城的政治紛爭。”
“蘇軾便將常州選擇為自己的終老之地。”
“宋哲宗即位後,高太後便以宋哲宗年幼為名臨朝聽政,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被打壓,49歲的蘇軾也重新被啟用。”
“不久後升翰林學士,但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拚命排擠王安石集團的官員後,認為他們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
“於是他再次向朝廷提出諫議,他對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遭誣告陷害。”
“蘇軾至此既不能容忍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此隻好再度自求外調。”
“在此之後,蘇軾在杭州任職,將自己比作唐代的白居易過著愜意的生活,然而55歲時蘇軾又被召回朝,又再次被調出京。”
“始終無法迎合上級的蘇軾晚年再度被貶至惠州。”
y:【蘇軾是真不會做官。】
c~:【但他會吃,性格也豁達呀~】
月亮打西邊出來:【適合,雖然一貶再貶。他適合當地方官。】
【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把那個地方治理的有條有理,他很受當地的百姓的愛戴的,有很多蘇堤蘇祠流傳下來,最出名的當屬西湖了。】
【隻是他不喜歡玩勾心鬥角的,但不妨礙他是個好官。】
奇跡降臨:【我記得他,王安石得勢反對王安石,王安石失勢又出來挺王安石(哭笑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