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流平台抽取50個樣本,也就是對150個樣本進行分析。
“首先為什麼說她們是被建公平構的?”
其中“家庭糾紛”某手占比9,某書占比12,某音占比3。
“被建構的典型類型就是家庭糾紛和演繹方麵,還有鄉村美好生活方麵。”
“這兩類其短視頻劇情經過精心設計的,由團隊所打造。”
“其中,家庭糾紛演繹類型具有一定的怪誕性,這些劇情主要以突出以醜為美,常常以一種誇大的手法將農村婦女塑造成愚昧、粗魯、刻薄、貪婪、物化、不修邊幅的反常形象。”
“最常見的劇情就是惡婆婆刁難兒媳,拍攝他們議論詆毀彆人為樂的聊天形式,這種視頻內容同時加重了對農村女性的刻板成見,固化其形象。”
“而展現鄉村美好生活方麵,視頻中所展現田園牧歌般的美好生活,高清畫質與完美的鏡頭語言則與大部分真實的農村生活割裂。”
“所以說,早期反映農村女性的視頻大部分女性都處於被建構和被動失聲的狀態,她們是無聲的,被遮蔽的群體。”
“而主動學習短視頻拍攝、學習剪輯,也反映了近幾年農村女性開始打破這種被動失聲的狀態,主動展演自己的媒介形象。”
眾人:“”
好像說的有點道理
“第二個,為什麼說農村女性拍攝的視頻反映了三農問題?”
在分析表中可以看到“家務帶娃”和“做農事帶娃”在三個主流的短視頻平台占比相對較高,最低35。
“這其實就反映了三農問題中的留守群體問題,因我國社會結構轉型和社會經濟深入發展,大量男性農民工群體進入城市務工。”
“老人、婦女以及兒童留守在家,而留守婦女一方麵在家庭中承擔贍養老人、照顧孩子的責任,收拾家務的女主內責任,一方麵也扛起了下田耕作補貼家用的男主外重擔。”
“所以在她們視頻內容的展演中,我們能看到她們基本都是圍繞著做飯帶娃農事活動為主,而這種短視頻的創作不同於傳統三農媒體的宏達敘事。”
“日常短視頻展現的是個體視角下的微觀事件,也更加貼近農民的日常生活,也更加反映真實的社會現狀。”
“在150個農村婦女拍攝的短視頻樣本中,相對而言視頻中出現在山裡的情況離集鎮遠的情況更加的多,在平原地區和人口密集地區則相對較少。”
“前者和後者的比例甚至接近於9:1。”
“我分析以下原因,因為在相對平原地區有鄉鎮、工廠、產業,能夠解決相對婦女就業問題,她們離家近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所以不需要通過拍攝視頻這種不穩定的方式來增加收入。”
“為什麼說有異地扶貧搬遷政策,也是因為在山裡麵沒有產業,交通也不發達,談注入經濟就顯得很可笑。”
“直接把他們搬到有產業的鎮上,這也是一個辦法。”
“可很多時候生活卻沒有那麼理想,村民安置在政府修的房子裡,收入問題怎麼解決?”
聞言,時錦初挑了挑眉,這話題在班長之前的視頻裡講過,該群體在山裡一直維持著自己小農經濟模式,半自給自足,吃什麼全靠自己種自己養。
如果在安置房中沒有地種,農民該怎麼解決吃飯問題?
去打工鎮上有那麼多崗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