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於謙。”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他是可以與嶽飛齊名的民族英雄,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救國救民,但卻救不了自己。”
“他一生剛正廉潔、愛民如子,留下兩袖清風的典故,但卻遭小人妒恨含冤而死。”
“大明為何由盛轉衰,救時相於謙為何救不了自己?”
“公元1398年,於謙出生於今浙江省杭州市,祖籍考城(今民權縣程莊鎮於莊村),其祖父在明初曾任工部主事。”
apple某:【我是杭州人,但於謙祠位置在西湖邊上,香火不多,很幽靜。】
薄少年:【大明戰神朱祁鎮真牛,整個大明在他手中玩得賊溜。】
小雨~:【嶽飛是民族英雄,於謙是華夏英雄。】
提著菜刀的詩人:【兩者都是民族英雄,不可否認!】
“於謙自幼就刻苦讀書,而且十分崇拜文天祥,七歲時有個老和尚曾對他說,他日救時宰相也。”
“在元末明初,和尚是個人才輩出的行業。”
“且不說太祖皇帝朱元璋就當過和尚,單說在於謙的時代就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宰相姚廣孝。”
“這個老和尚雖然在史書上沒留下名字,但是他的這句話卻在幼年的於謙心中種下了救國救民的誌向。”
“24歲這一年,於謙考中進士。”
“五年後,漢王朱高煦叛亂,於謙作為禦史隨明宣宗朱瞻基出征平叛,迎來了他人生當中的第一個高光時刻。”
朱棣:“?”
“漢王雖有其父朱棣的野心,但是遠遠沒有朱棣的實力。”
“見皇帝率領大軍兵臨城下,當即就嚇破了膽,主動開城投降,明宣宗派於謙去數落漢王的罪行,於謙聲色俱厲痛斥漢王犯上作亂,把漢王罵得抬不起頭。”
永樂年間。
朱棣一聲怒吼,“老二,你居然敢謀反?!”
朱高煦“撲通”一聲利索跪下,與旁邊大哥和侄子排成一列,認慫速度很快,姿勢動作標準。
“爹我錯了。”
眾人:“……”
朱棣:“……”
“明宣宗十分滿意,在回師後犒賞了於謙,還派他去巡按江西,平反了幾百起冤案。”
“於謙生性正直,為官清廉,每到一地都為百姓解決困難,深受百姓們的愛戴。”
“公元1435年,明宣宗駕崩後太子朱祁鎮登基,由於年紀太小無法治理朝政,所以朝廷大事都由內閣元老三楊處理。”
“所謂三楊指的是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元老大臣,他們德高望重,對於謙頗為重用。”
“然而,隨著三楊的相繼去世,宦官王振獲得了朝廷大權,朱祁鎮對其非常信任……”
“生性正直的於謙不願攀附王振,每次回京奏事都不帶任何禮物,同僚勸他不要得罪王振,於謙卻說:兩袖清風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王振聽說以後心生怨恨,恰巧有個禦史的和於謙名字類似,得罪了王振。”
“王振誤以為是於謙就把他下獄論死,過了三個月才想起抓錯人,又把於謙放了出來。”
“經此一劫,於謙也不該正直本性,在地方安撫流民,賑濟百姓。”
不錯,此人真是才堪大用啊。
李世民誇讚道:“真乃清正之臣,可為百官楷模,其德風可比古之聖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