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東麵的北齊與南麵的陳已處於內訌之中,北周經過多年積累,國力已經日漸強大,漫長的亂世即將迎來統一的曙光。”
“宇文護精於權謀,但是卻並無人君之才,作為臣子的他野心太大,作為君主又缺乏識人之明,部下大多不堪大用都是貪贓枉法之輩。”
“久而久之,上至朝廷官員下至黎明百姓對宇文護都非常不滿。”
“公元572年,宇文邕聯合弟弟宇文直發動政變殺死了宇文護,長年被宇文護打壓的楊堅終於等到了出頭之日。”
“楊堅和獨孤伽羅的長女楊麗華被宇文邕冊封為皇太子妃,然而很快楊堅又被宇文家冷落了。”
“齊王宇文憲說楊堅相貌非常,不會久居於人下,要早早鏟除他。”
“宇文邕不以為然,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而楊堅聽說此事後平日裡更加小心翼翼了。”
想起過去被宇文氏猜忌的過去。
小心翼翼生怕觸怒天子,謹慎又謹慎。
思及此,楊堅與獨孤伽羅臉色沉了沉。
他們從來不後悔選擇這條路。
而事實告訴他們,他們是對的。
況且所謂的欺負孤兒寡母,又不是他們的親外甥,何來的如今天下統一太平?
總有後世人自動代入孤兒太子的角色、代入皇帝君主、代入謀臣將軍。
百姓怎麼何不代入試試?
“公元576年,宇文邕出兵討伐北齊,北齊經過多年內訌,人心渙散早已經不是北周的對手。”
“次年北齊滅亡,自此北周已經統一了北方,南方的陳朝疆域狹小,朝臣沉溺於醉生夢死之中,遠不是北周的對手。”
“大一統的條件已經很成熟了,然而這時宇文邕卻突然暴亡,這讓局勢再次發生了改變。”
“宇文邕之子宇文贇登基後,荒淫無度沉溺酒色,還殘殺了很多宗室大臣,且他非常猜忌嶽父楊堅,想賜死皇後楊麗華。”
“孤獨伽羅進宮求情,磕頭磕到血流滿麵,才讓皇後女婿暫時放過了楊家。”
“公元580年,宇文贇突然重病不治,臨終前找來寵臣托付後事,這二人見太子隻有八歲,而且並非楊麗華親生,於是找來楊堅輔政。”
“對於這個名義上的外孫宇文闡,楊堅實在沒有多少感情,再加上他被宇文氏猜忌多年,早已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於是在宇文贇死後,楊堅就緊鑼密鼓地準備改朝換代。”
“先是讓宇文闡封自己為大丞相,然後又削除宇文氏豬王反對勢力,晉封隋王繼而讓宇文闡禪讓登基稱帝改元開皇,定國號大隋,史稱隋文帝。”
芝士牛蛙:【隋唐真的超級像,楊堅剛開始是隋國公,李淵是唐國公,李世民和楊廣的做法也像,但二人的結果不一樣】
貓哥收車:【不傷百姓得天下,相比其他,沒得噴。恢複漢文化,辦學開科舉,大一統。】
曹兄在此:【秦朝和隋朝都太可惜了,不過更可惜的是隋朝,楊廣也是很有能力,還能作詩,結果步子太大扯著蛋了。】
老賀:【民國不可惜嗎?】
零:【民國可惜什麼?】
老賀:【推翻了腐敗滿清,北伐統一了全國軍閥混戰,結果栽了樹自己沒有乘到涼……】
樓主如此回複,直接給網友乾沉默了。
可惜不可惜的,重要嗎?
特彆是近代曆史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