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85年,西燕軍攻陷長安城,符堅逃至五將山被姚萇俘虜,不久後被殺,符堅的兒子符丕則於晉陽繼位。”
“此時,鮮卑酋長乞伏國仁在隴西稱大單於,叛變前秦獨立建立西秦政權。”
“一年後拓跋珪稱代王,北魏帝國建立北朝開始。”
“當時誰也沒有想到,拓跋珪竟然會成為最後的贏家,而西燕軍與前秦符丕也展開大戰,前秦軍大敗,並州全部歸屬西燕。”
“前秦開國重臣呂婆樓之子,呂光趁機建立後涼政權。”
“公元394年,前秦皇帝符登在馬毛山跟後秦皇帝姚興交戰,在廢橋之戰中被後秦擊潰,生擒後遭斬首。”
“太子符崇被西秦的涼州刺史乞伏軻彈斬殺,前秦正式滅亡!”
“公元396年,後涼呂光遣使封河西鮮卑租拓跋珪烏孤為征南大將軍,但拓跋烏孤決意要擺脫呂光的控製,謝絕了封爵並於次年建立南涼政權。”
“而呂光手下的得力乾將段業也自立門戶,建立了北涼政權。”
“公元398年,後燕君主慕容寶在參合陂戰役中被北魏擊敗後,後燕被截成了南北兩個部分,五萬士卒被拓跋珪坑殺!”
“原後燕宗室慕容德在滑台自稱燕王,建立南燕。”
“兩年後,後秦出兵滅亡西秦,但由於後秦的姚興還想利用乾歸父子在隴右的潛在勢力,以鞏固和擴大他在河隴的統治,所以對乾歸父子及原西秦的勢力采取了籠絡的政策。”
“保存了他們的實力,這就為以後乾歸父子的複國創造了條件。”
“而後涼早呂光死後庶子呂纂殺嫡長子奪位,呂隆又殺呂纂自立,導致國勢日益衰弱。”
“公元403年,因後秦、南涼、北涼的接連進攻,呂隆被迫降於後秦,後涼滅亡。”
“公元407年,馮跋發動政變滅後燕,擁立後燕惠湣帝慕容寶的養子,高句麗人慕容雲為帝,定都隴城,仍沿用燕國號,史稱北燕。”
“河套匈奴赫連餑餑背叛後秦獨立,建立夏國。”
“全中國十國並立,此時東晉已經傳達了第十位皇帝,晉安帝時期內亂頻發國勢日衰,這時候劉裕集團崛起!”
“公元409年,劉裕第一次率師北伐進攻南燕,乞伏乾歸叛後秦複國,已亡國八年的西秦重新建國。”
“此時全中國十一國並立為最亂的時期”
“一年後,東晉劉裕攻陷廣固殺慕容超,南燕滅亡。”
“公元414年,南涼連年顆粒無收,西秦乞伏熾磐趁機襲取樂都,滅亡南涼。”
“三年後,東晉劉裕攻破潼關圍攻長安,姚泓舉國投降被劉裕處死,姚氏嫡係宗族幾乎全部被劉裕誅滅,後秦自此覆滅!”
“公元420年,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於宋王劉裕,東晉滅亡。”
“一年後北涼攻陷敦煌,李恂自殺西涼滅亡。”
“不久,劉裕便派人將晉恭帝司馬德文悶死。”
“公元431年,夏國皇帝赫連定進攻西秦南安,乞伏暮末出降,赫連定殺乞伏暮末及宗族五百人,西秦滅亡。”
“可就在赫連定西遷時卻被吐穀渾國突擊,赫連定被擒,夏國也在同年滅亡。”
“公元436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出兵攻打北燕,北燕馮泓隻好棄龍城投奔高句麗王國,北燕自此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