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又南京。
“可惡的鬼子。”
“真是畜生不如的東西,以為咱們那麼好欺負嗎……”
各朝代金陵城的百姓看得憤慨不已,特彆是越靠近最後的明朝,百姓們的情緒更為直觀具象。
現在簡直恨不得殺了後世人口中所謂的“鬼子。”
但眾人地憤怒的情緒才是開始,逐漸到後麵的麻木。
1937年12月13日。
南城淪陷,侵華倭軍在這裡開始了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事件殺。
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將這座曾經繁華的古都變成了人間地獄。
三十多萬無辜同胞慘遭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像雕塑中的這一家,隻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個縮影。
無數悲劇的家庭成為一個數字,而這便是曆史的悲劇。
繼續前行,展廳內陳列著一幅幅黑白照片,記錄著那段慘絕人寰的曆史。
這些照片像是時光的碎片,拚湊出南大事件殺的恐怖場景。
時錦初的眼神掃過每一張照片,那些被侵略者殘害的無辜百姓的麵容,讓她的內心充滿了悲憤。
她看到照片中,一群倭國士兵手持刺刀,猙獰地笑著,而麵前是一排排手無寸鐵、瑟瑟發抖的民眾。
這些民眾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他們有的是年邁的老人,有的是婦女,還有年幼的孩子。
倭軍卻毫不留情地將刺刀刺向他們,鮮血染紅了土地。
還有些照片記錄了倭軍的集體屠殺,百姓們被趕到一起,在槍林彈雨中紛紛倒下,屍體堆積如山。
拳頭不自覺地握緊,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一種難以抑製的憤怒在心中燃燒。
在陳列著文物的展櫃前,時錦初放慢了腳步。
這裡擺放著當年遇難者的遺物,破舊的衣物、生鏽的飯盒、殘缺的玩具……
每一件物品背後都可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一段被殘忍打斷的人生。
一件滿是補丁和血跡的棉衣,仿佛在訴說著主人在寒冬中逃亡的艱辛。
生鏽的飯盒,也許曾是一家人僅有的希望,卻在戰火中失去了它的意義。
殘缺的玩具,曾經是孩子們最心愛的夥伴,如今卻隻能見證戰爭的殘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