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總感覺自己的精神受到了汙染,看著天幕中欠抽貼臉開大的博主,一股怒氣頓時油然而生,但他還拿不了對方怎麼樣。
隻能乾瞪眼,自己吃癟氣自己。
而作為被萬朝議論的當事人李煜早已麻木。
“”
臉丟都丟了,還能咋滴。
“李煜的詞並不掉書袋,理解起來不難,可我們畢竟沒經曆過李煜大起大落的人生,理解起來又很難。”
“清朝有個叫納蘭性德的,模仿了李煜詞風一輩子,可終究不能像他。”
“李煜上承以溫庭筠為代表花間派,下承柳永為代表的婉約派,是宋詞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
“彪炳百代,橫亙千秋!”
從政治層麵來看,李煜無疑是失敗的。
他在位期間,南唐國力本就已日漸衰弱,內憂外患不斷。
麵對北宋的崛起,他推行消極的守業政策,以宋廷為尊,不斷向宋廷獻貢大量財物,甚至下令貶損儀製,更改官號和部門名,試圖以此來規避宋廷、表示臣服。
雖在短期內保障了邊境的安定,卻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國家麵臨的危機。
趙大:怎麼越聽越耳熟?
“”
還真是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
在宋軍準備過江時,麵對商人燒宋軍戰船的請求,他因畏懼而不敢答應。
麵對北宋的威脅,他往往猶豫不決,缺乏果斷的決策能力和行動魄力。
最終,南唐在他的手中滅亡,他自己也淪為階下囚。
正如教員評價他“多才多藝,但是無奈不抓政治,終於亡國”,陸遊也認為他的仁愛雖足以感動那些亡國的百姓,但最終不能保住國家。
不過,也應看到,南唐自李昪篡奪吳國皇位以來,國家政權就時刻麵臨傾覆的危險,國力逐漸衰退。
李煜接手時已是個爛攤子,他雖有挽救國家的想法,卻因自身能力不足和局勢的複雜性,未能改變南唐滅亡的命運。
然而,李煜在文學藝術領域卻有著非凡的成就,堪稱一代宗師,被後人譽為“千古詞帝”。
從個人性格角度分析,李煜具有赤子之心,為人天真單純,這在他的詩詞中體現得淋漓儘致,他總是真情流露,毫不掩飾內心的情感。
但這種性格也使得他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顯得優柔寡斷、軟弱無力,不善於權謀鬥爭。
他生性多愁善感,詩詞中常常流露出對過往輝煌歲月的懷念以及對失落王國的痛惜,表現出他難以擺脫的憂愁和對美好事物的珍視。
趙二:我稱之為沒情商
“”
李煜既是一個失敗的皇帝,沒能挽救南唐於危亡之中,又是一個偉大的詞人,為後世留下了眾多不朽的文學作品,其文學成就掩蓋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敗,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