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氏是琅琊的名門望族,公元181年諸葛亮出生在琅琊陽都。”
“他的父親諸葛珪是太山郡丞,但在諸葛亮8歲時就因病去世,諸葛亮與弟弟諸葛均隻好隨叔父諸葛玄遷居荊州。”
“此時正是天下大亂之際,群雄混戰乾戈不止。”
“荊州在劉表治下沒有遭受戰火的衝擊,叔叔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隱居襄陽城外的臥龍崗,自號臥龍先生。”
“諸葛亮身材高大自比管仲樂毅,每日躬耕隴畝之間,喜歡吟誦《梁甫吟》。”
“當時劉備屯兵於新野訪求名士,於是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臥龍鳳雛,後來徐庶也向諸葛亮推薦了諸葛亮。”
“劉備忍不住對這位臥龍先生感到好奇,於是親自去隆重拜訪諸葛亮,但是第一次沒見到,第二次也沒見到。”
“直到第三次才終於見到這位傳說中的臥龍先生,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
“此時的劉備已經年近半百,屢戰屢敗向諸葛亮問計,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三策。”
“首先拿下荊州和益州,然後攘外夷修內政,與東吳結好,等天下有變再出師北伐。”
諸葛亮分析天下形勢,認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擁百萬之眾,不可與之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隻能為援而不可圖。
而荊州北據漢、沔,利儘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是用武之地。
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劉璋暗弱。
因此,劉備應先奪取荊州、益州,作為立足發展的根基,形成鼎足之勢。
劉備占據荊、益二州後,要依靠兩州的險要地勢進行防守,對內修明政治,發展經濟,積聚力量,做好軍事、經濟等各方麵的準備。
增強自身實力,為後續發展奠定基礎,同時等待天下局勢出現有利的變化。
待天下局勢發生變化,比如曹操集團內部出現動亂等有利時機,就兵分兩路北伐。
一路由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向宛城、洛陽方向進攻,另一路由劉備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兵。
這樣可以形成鉗形攻勢,使敵人難以兼顧,從而實現興複漢室、還於舊都的目標。
“劉備深以為然,當即請諸葛亮出山,事事請教於他,諸葛亮時年27歲。”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荊州四通八達,戰略位置及其重要,然而其主不能守。”
利:【諸葛亮每次因糧草不濟時,總會說一句話,若荊州還在我們手裡該有多好啊!】
布加糖威龍:【蜀漢敗亡的真正原因其實就是襄樊之戰,斷送了劉備在荊州的所有根基,又被火燒連營徹底打殘了在蜀的所有精銳,加上蜀漢政權的內部矛盾隻能不斷北伐轉移矛盾,導致國力大幅度衰退。】
小幸運:【有荊州就可以走關中平原運糧,不用跨秦嶺,這樣後勤有保障,真說不準誰贏誰輸。】
:【蜀不可能贏,荊州四戰之地,一旦發生戰爭,無論是魏還是吳,都想分一杯羹,都會在後方偷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