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隸校尉:【桓溫的功勞不夠,中樞也搞不定,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
【強行進一步,他兒子桓玄就是例子,桓溫就是婊子當著,牌坊還放不下,要是狠一點像楊堅這種不服的不聽話的都殺了,沒準有機會嘞。】
桓溫:“……?”
《如何一條評論讓人紅溫》
什麼叫婊子當著,牌坊還放不下……
簡直粗鄙!
“……”
但又無法反駁。
:【進一步絕對能遺臭萬年,桓溫敢強行篡位一定會天下大亂,北方前秦遇到的就不會是一個比較團結的大晉。】
大蔥呀:【桓溫運氣不好,運氣好就是劉裕了。】
fs:【桓溫主要就是太猶豫了。】
我們這裡有鯨魚:【不是猶豫,是太性情了,一下一下的,就等他最後一哆嗦,他卻感性起來了。】
桃李不言:【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每次讀史至此都不由得潸然淚下。】
【十六國南北朝有太多悲劇英雄了。祖逖劉琨這兩個西晉最後的雙子星,慕容垂兄弟,再有就是桓溫了。】
¥:【總的來說桓大司馬就是既要又要,即拉不下臉強行把皇帝拉下來,又想要皇帝親手把皇位禪讓給他,對他來說過程比結果重要。】
“……”
諸天萬朝:(默默吃瓜看戲jpg)
桓溫破防又紅溫又破防。
而在真正的曆史中,桓溫三次北伐並非都是失敗的,第二次北伐是成功的。
第一次北伐:永和十年(354年),桓溫率四萬步騎從江陵出發北伐前秦,取道武關入關。
晉軍大敗前秦軍隊,進據灞上。
但因前秦搶先收割麥子並堅壁清野,導致桓溫軍缺糧,最終在六月前關中三千多戶人南歸,北伐前秦失敗。
第二次北伐: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溫在江陵起兵北伐姚襄。
八月,桓溫到達洛陽城南的伊水,大敗姚襄,周成以洛陽向桓溫投降。
桓溫留兵戍守洛陽,修複皇陵後押著周成及帶著三千多家歸降的平民南歸,此次北伐收複了洛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第三次北伐:太和四年(369年),桓溫親率五萬大軍北伐前燕。
前期晉軍進展順利,但後來前燕慕容垂率軍迎戰,前秦也派來援軍,戰場形勢對東晉不利。
由於桓溫未聽從郗超建議,又逢天旱無水,糧草短缺,隻能“焚舟步退”。
慕容垂率八千騎兵追擊,雙方戰於襄邑,桓溫軍大敗,死者三萬人,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
時錦初給視頻點了一個讚,說實話剛開始她還沒反應博主在講誰,直到聽到三次北伐才反應過來。
在曆史中,桓溫為人豪邁爽朗,有雄風亮節,姿貌偉岸。
從為父報仇一事可見其膽識與血性,15歲時就立誌報仇,十8歲時不懼江氏兄弟防備,成功手刃仇人。
桓溫有出色的軍事洞察力和決策力,他看準成漢政權內亂的時機,果斷西征,滅亡成漢。
他三次北伐,雖未完全實現收複中原的目標,但也曾取得攻入關中、收複洛陽等成果,極大地振奮了東晉的軍心民心。
一方麵,桓溫推行“庚戌土斷”,清理戶籍,抑製了士族隱匿人口、逃避賦稅的現象,加強了中央集權,增加了財政收入。
另一方麵,他專擅朝政,太和六年強行廢黜皇帝司馬奕,改立司馬昱為帝,還大肆清除異己,嚴重破壞了東晉的政治穩定和權力平衡。
而讓時錦初對桓溫這位野心政治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桓溫有著強烈的功名心,渴望建立不世之功,流芳百世。
但當他意識到可能無法通過正常途徑獲得更高的曆史地位時,甚至喊出了“如果不能流芳百世,那不如遺臭萬年”的話。
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也當遺臭萬年,這是東晉權臣桓溫非常有名的一句話。
其晚年對加九錫的執著追求,也體現了他對權力和地位的極度渴望。
桓溫無疑是一個複雜多麵的曆史人物,有著獨特的人格特質和政治追求,再去回看桓溫的一生。
也難怪博主開頭說,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這句普普通通的話竟讓桓溫悟了一輩子?
而曆史中的桓溫又真是如此嗎?
“……”
桓溫:能不能不要再紮我心了?
很多事情桓溫並不是不知道,就像網友說的,邁前一步是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他真的不害怕嗎?
雖是說了那名句,但人往往越是缺乏什麼,才會越在他人麵前展現什麼。
桓溫無疑是有野心的,但他也害怕,人終將是環境的產物。
而這句話適應於任何人。
喜歡震驚!盤點曆史短視頻給各朝帝王請大家收藏:震驚!盤點曆史短視頻給各朝帝王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