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簡單的題目,回答起來越是難以出彩。
而且忠孝義三個寬泛的話題,從古至今,給出定義的人太多了。
如果陳誠簡單闡述一番,蕭梓桐完全可以以他才學不夠為由將其踢走。
若陳誠說得太多,與某個先輩的觀點衝突,蕭梓桐又能以他們觀念不合為由將他趕走。
從蕭梓桐的態度來看,考驗陳誠不是目的,她隻是在找一個趕走他的理由。
陳誠也不知道蕭雲汐和蕭梓桐的關係現在怎麼樣了,但他可以確定,自己要是被蕭梓桐趕走了,蕭雲汐絕對不會把他再請回來。
所以,要留在蕭梓桐身邊,他得靠自己努力了。
很快,陳誠就有了應對方案。
他不能直接寫觀點,但可以表達觀點,於是,他寫了三個故事。
關於忠,他以嶽飛為模板,進行了一番潤色。
關於孝,他能改的故事也就更多了。
中華上下五千年,關於孝的故事可不要太多。
至於義,可以從桃園三結義改編。
主打一個把文抄公的本事發揮到極致。
當然,不能是完全照搬照抄,該改的時候得改。
所以三篇故事寫完,都到了下午。
還好蕭梓桐也沒限定時間。
將答卷交上去,陳誠便安靜地在一旁等候著。
蕭梓桐拿到答案,頓時臉色一變。
三篇文章的格式基本相同。
開局介紹背景,今天被問及什麼是忠,我不禁想到了這個故事……
中間接故事,後麵接總結。
觀點全在文中,但需要自己去悟。
蕭梓桐也不是當初的傻白甜了,她一眼就看出了陳誠的用心。
“你就這麼想要留下來麼?”
“這是草民來到大炎之後,得到的第一份工作,陛下對草民有知遇之恩,草民不敢不報。”
“好,你既決心如此,那便留著吧!”
蕭梓桐知道自己沒辦法從這三篇文章中挑出錯漏,若沒有合適的理由就將陳誠趕走,蕭雲汐那裡她也不好交代。
“多謝殿下。”
蕭梓桐擺擺手,道:“今天你可以回去了。以後你隻有一個時辰的授課時間,剩下的時間本宮自有安排。”
“喏。”
陳誠聽話地離開了。
早上答題的這會兒他也蹭了不少的悟性,可惜的是蕭梓桐距離他比較遠,每秒隻蹭到一兩點悟性。
這點悟性總覺得不夠花。
算了,聊勝於無,等以後上課了,自然就可以拉近距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