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南詔皇帝對二皇子心生些許埋怨之情,畢竟若不是這二皇子如此喜好戰爭,又怎會引得強大的大雍將目光緊緊盯在了南詔身上呢?
回想往昔,南詔與大雍之間曾多次產生摩擦衝突,而每一次交鋒到最終,都是以大雍的勝利而告終。
尤其是那一次,如果不是傅楠戰將軍不幸被他們暗中下毒算計,說不定整個南詔都已經不複存在了!
麵對當前這般複雜棘手的局勢,南詔皇帝苦思冥想許久,卻始終未能想出一個萬全之策。
朝堂之上的諸位大臣們亦是為此事爭論不休,其中既有主張堅決開戰、奮勇殺敵的主戰派;
亦有倡導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的主和派。就這樣,雙方僵持不下,各抒己見,誰也無法說服誰。
然而經過一番長時間的唇槍舌劍之後,最終還是那些渴望上陣殺敵、一展雄風的武將們的意見占了上風,成功壓倒了太子所代表的主和一方。
南詔皇帝最後也被勸說成功,決定與大雍開戰。
在那烽火連天的戰場上,大雍的軍隊猶如猛虎出柙,一路勢如破竹、銳不可當。
其迅猛之勢的背後,那充足的糧草供應無疑是堅實的後盾,猶如源源不斷的活水,滋養著這股鋼鐵洪流。
徐參將和一眾將士們起初滿心疑惑,那堆積如山的糧草究竟源自何處?
這神秘的補給線仿佛隱藏在重重迷霧之後,讓人捉摸不透。
然而,馮將軍卻滿不在乎地大手一揮,甕聲甕氣地說道:“你們這群家夥,瞎琢磨啥呢?有這閒工夫,不如多想想怎麼打勝仗!
反正咱們現在有吃有喝,王爺神通廣大,能弄來糧食,這是天大的好事,咱們照吃不誤就得了!”
彆看馮將軍平日裡一副五大三粗、豪爽莽撞的模樣,實則心細如發,懂得在這複雜的局勢中抓住關鍵,不被無謂的問題牽絆住前進的腳步。
傅楠戰本就沒想著能糊弄過去,畢竟去年大雍大旱,糧草有限,不過沒人問他也懶得想理由編故事,這樣正好。
大雍在傅楠戰的英明指揮下,巧妙地與邊境軍形成左右夾擊之勢,讓南詔陷入了腹背受敵的絕境。
南詔軍隊頓時陣腳大亂,先前攻占的那些城池,如同風中殘燭,接連失守。
不僅如此,傅楠戰親率的主力軍宛如天兵下凡,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拿下了一座南詔的重要城池,而與此同時,大雍與南詔邊境的守軍也配合默契,成功攻克了另一座城池。
南詔朝堂之上頓時亂成了一鍋粥,大臣們麵麵相覷,爭吵聲此起彼伏。
原本就因為接連折損了數位得力大將,兵力受損嚴重,如今麵對大雍的猛烈攻勢,更是束手無策。
無奈之下,南詔隻得硬著頭皮向大雍求和,試圖以屈辱的條件換取片刻的安寧。
北齊呢,自始至終都在一旁冷眼觀望,猶如一隻潛伏在暗處的獵豹,等待著最佳的時機。
雖說此刻南詔和大雍的兵力都在戰爭中遭受了極大的損耗,但北齊深知,此時貿然挑起戰亂絕非明智之舉。
畢竟,大雍如今士氣高昂,猶如熊熊燃燒的烈火,若是不顧一切地與之死戰,恐怕到時候南詔會坐收漁翁之利。
更何況,這股被勝利點燃的士氣一旦爆發,大雍軍隊必然會拚死抵抗,不死不休,北齊自問還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抵擋得住這股瘋狂的力量。
思前想後,北齊最終還是放棄了此次進攻的念頭,選擇以和為貴,以求自保。
南詔的求和使者帶著滿滿的誠意和屈辱的條約來到了大雍的營帳。
他們願意獻上五座富饒的城池,以及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甚至還奉上了一位公主,期望通過和親的方式來平息大雍的怒火,結束這場殘酷的戰爭。
傅楠戰在接到傅潤澤的密信,確認雙方已經談妥之後,便開始著手安排大軍班師回朝的事宜。
此時正值六月,驕陽似火,蟬鳴陣陣。
傅楠戰望著遠方的歸途,心中估算著,若是大軍全體一同返程,這路途遙遠,加上夏日炎炎,行軍速度必然緩慢,隻怕要耗費好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抵達京城。
思及家中的夫郎,那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湧上心頭,片刻也無法等待。
於是,他果斷決定,讓沉穩可靠的馮將軍率領大軍緩緩而行,自己則快馬加鞭地向著京城疾馳而去。
一路上,傅楠戰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馬蹄揚起的塵土在身後形成一道長長的煙幕。
喜歡快穿:這是我老婆請大家收藏:快穿:這是我老婆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