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陛下!!”
茅元儀逮著機會就拚命表現:“陛下請看,臣想再加裝一節大車,這樣的話,就可以裝載大量的水和煤炭,不必每次讓人上下補充。陛下看這樣如何?”
朱由校稍稍想了一下,忽然猛拍大腿:“如此甚妙啊!”
朱由校忽然想到後世那長長的列車。
如果鋪上長長的軌道,那就不需要繁雜的轉向係統了,而且這樣便能輕易的加長機車,也更容易行駛。
雖然朱由校不懂壓強,但四輪重板車經常陷入泥地是不爭的事實。
哈!
原來後人鋪設軌道,一方麵是為了方便控製方向,另一方麵也是免於機車陷入泥地之中啊!
兩根木軌,總比鋪滿青石來得容易。
有了機車,就可以將門頭溝煤炭和密雲鐵礦聯結起來,再修一條到煉鐵廠的軌道,這樣一來,煉鐵廠的產量就會有極大的提高。
朱由校心中火熱了起來。
如果試驗能成功,那以後大明的物流就可以擺脫季節性的水運了。
大明各處的物產就可以用極低的運費流通起來。
朱由校忽然想到什麼。
“茅大人,你這個齒輪本來是用在哪裡的?”
茅元儀立馬回答道:“這齒輪古以有之,微臣正在編寫新書以圖後世留名。所以就多方查尋驗證。這齒輪一說,是臣的朋友王徵所譯。我見這齒輪精妙,便收錄於書中了。這齒輪原本用於起重機,這起重機也是個好玩意。”
“什麼起重機?譯,翻譯於誰啊?”
朱由校一愣,翻譯?難不成這玩意是外國人搞的?
不會吧,齒輪這東西古已有之了。
朱由校身為一個頂級木匠,自然對工藝圖書了然於心,像什麼魯班經,魯班木經和魯班全書,他都有所涉獵,其中也見過類似齒輪的玩意。
茅元儀說道:“好像是一個什麼鄧玉函的佛朗機人口述的,王徵翻譯轉錄而成。”
朱由校心中不爽:什麼玩意嘛?齒輪這玩意是我等祖先早有發明,怎麼成了佛郎機人傳述而成。
“你回頭找到王徵,順便把那什麼佛郎機人也找來。”
朱由校的腦袋轉得很快:人力終有窮儘,如果能利用水汽替代人力,那各礦的產量才能大幅提升。
這家夥提到什麼起重機,起重,顯然是某種拉提重物的玩意。
既然有這種人才,那不利用起來可對不起自己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