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雲:
景略尋師上泰山,寒流侵體複運劍;
雷鎮月夜邂師弟,導向危岩把日觀。
雲海翻騰似戰場,疑兵布陣推兵法;
觸類旁通多謀略,儒將異邦佐君王。
齊魯大地此刻一片蒼茫,多年的兵荒馬亂早已令齊魯大地滿目瘡痍,百姓苦不堪言。
王猛一路行來,到處城鎮凋敝,村莊破舊敗落,損毀相當嚴重;土地到處荒蕪,實在令人痛惜。王猛也早已見多了此等現象,不再特彆留意這種慘景,他心中所思所慮都是為了儘快趕到泰山去見到自己的師父。他現在心中還沒有明朗清晰的目標和方向,雖胸懷大誌,卻也需要有高人指點迷津,聽聽彆人的不同意見和建議,以拓寬視野。
王猛心無旁騖,自然行動起來就相應比較迅速一點,但現在最大的困境是他不敢專心致誌趕自己的路。日裡除了時刻注意行路方向是否正確,進程中國與國兵爭戰鬥情形亦須儘量避開。官兵流匪善於打劫獨行的人,這樣他還不敢走大路官道,因此,王猛就隻儘往羊腸小道上趕路。
緊趕慢趕,時過半月方到達泰山境界,泰山這時已經是名頭霍霍,早有‘東方巨龍,五嶽獨尊’之美譽。
王猛來到泰山腳下,不敢停留,即刻在山腳下一個草廬酒肆裡喝了酒吃飽飯,趁巳時氣溫攀升快,風速小時即刻上山。
這五嶽獨尊之美名並非浪得虛名。王猛雖年紀輕輕體力充沛,又剛剛喝了酒吃過肉,酒足飯飽精力旺盛,卻也抵擋不住這千級石階折磨腿力。王猛攀登了半個時辰,就開始感到體力漸漸有點跟不上了腳步,他氣喘籲籲,隻好慢下腳步。
攀登石階上泰山的幾乎全是清一色的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很容易就能看得出來這些中老年人都是到泰山寺廟廟裡朝拜佛祖的善男信女。他們這些人心有所屬,並不像王猛這個年輕人心無旁騖一心隻管趕路。這些善男信女一步三叩拜,九步一回首,虔誠的心態令人動容。
最令人難過的是這些善男信女竟然沒有一個是衣著雍容華貴穿戴整齊紅光滿麵之人,分明都是些衣衫不整麵黃肌瘦邋裡邋遢的農奴佃戶窮苦人家。
這種情形也令王猛心頭瞬間悲涼起來。他在想,這些虔誠的善男信女又有幾個人是真正已經得到了佛祖的庇佑眷顧到的。假如他們之中真的有人己經得到了佛祖的保佑,他們還會不會在此後的日子裡依然會像今天那樣虔誠地向這個佛教勝地繼續攀登叩拜了呢?
王猛一時找不到答案,這些疑竇顧慮也不會一時就能解得開。唉!還是趕自己的路去吧,善男信女們,祝你們平安幸福。
傍晚時分,王猛終於登上極頂。此刻山上雲霧繞繞,暮色沉重,山門行將關閉。王猛說明來意,小沙彌告訴王猛,這裡主持大師傅雖是山東本地人氏,但也從來沒聽說大師父有這麼一個朋友。小沙彌要關門謝客,王猛急了,哀求小師傅引他去見識一下大師父。小沙彌連連搖手說:“施主,小僧不敢,等下用過齋飯後,大師父就要去做晚課了。”
正在吵吵嚷嚷之際,這時,從院子裡麵走出來一個老僧,看見小沙彌還沒有關閉山門,就大聲責備他說:“清明,你拖拖拉拉不關山門在做些什麼?”
小沙彌慌忙合什說:“師叔,這位施主說要見佛門大師父,小僧已經跟他說過了,不可以引見,等下大師父還要在大殿裡做晚課,這施主就是不聽,也不肯回去。”
老僧走上前,合什叨念道:“阿彌陀佛,施主,貧僧濟賢向施主問安,請問施主,您有何事,可否明日再過來尋訪?今天太晚了,望施主海涵!”
王猛也趕緊合什回禮道:“濟賢師父,王某這廂有理了,師父想必在此經營多年,王某隻想打聽貴寺一位老朋友常客沈史寬先生,適才小師傅不知其內裡,乞望師父能告知一二,王某不勝感激!”
老僧聞言,複合什誦道:“阿彌陀佛,施主適才所言之人,貧僧亦不曾聽聞過,泰山之處地廣方圓,望施主另峰前去打聽一番,海涵、海涵!”
王猛不能再糾纏下去了,再糾纏下去就顯得非常無理,這山寺仍佛門勝地,亦有自己的一套清規戒律,不可破戒。
王猛走出山門,茫茫然不知往何處而去。
王猛坐在山寺門外的台階上,夜月朦朧,星光璀璨。寺外的氣溫下降嚴重,看來今夜又是一個不眠之夜了。
王猛手臂枕著頭顱,身上的包裹單薄,他將所有的衣服都取出來穿到身上去,寒夜綿綿,涼風習習,寒氣侵入肌體後,刺骨的寒冷令他腦子清醒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