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轟戰術,是由名帥唐.尼爾森發明的一套以極致進攻為主的戰術,核心思想就是以快速的攻防轉換和輪轉,減少半場陣地進攻,增強快速進攻的火力。
職業籃球運動員對於跑轟戰術都並不陌生,但這套戰術已經被證明是失敗的戰術,為了追求速度,球隊必須放棄體型龐大,移動緩慢的傳統中鋒,而在中鋒至上的時代,這樣的策略並不明智。
從早期的四大中鋒,再到後邊奧尼爾一家獨大,任何一支球隊的建隊思路都要考慮如何應對這些內線大殺器。
過去幾年裡,除了03年的狀元勒布朗.詹姆斯外其餘年份的狀元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內線球員。
事實上這一定律在未來幾年內還要繼續延續下去。
05年狀元是澳大利亞中鋒安德魯.博古特。
06年的狀元則是意大利安德裡亞.巴爾尼亞尼,儘管他在賽場上的位置是大前鋒,球風也偏向諾維斯基那樣外線射手類型,但2米13的身高讓他也可以擔任中鋒。
07年的狀元更是家喻戶曉,力壓杜蘭特的大帝格雷格.奧登。
直到2008年,BA才終於自96年的艾弗森後,出現了第一位身高2米以下的後衛狀元,德裡克.羅斯。
由此便可以充分見得聯盟對於內線球員的重視程度。
也就隻有薑陽這種從未來穿越回來,擁有先知先覺能力的穿越者,以及德安東尼這種堅定的跑轟戰術簇擁者,才會在這個時間段選擇一套幾乎完全放棄內線戰術的打法。
但這恰恰就是時勢造英雄。
BA總裁斯特恩早就有打造一個比賽更加精彩的聯盟的想法,並且也在不斷的削弱內線球員在比賽中的重要性。
2001年,聯盟開放允許區域聯防,極大程度限製了內線球員的殺傷力。
2004年,聯盟全麵取消had-check規則,外線球員的得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有一說一,太陽隊的跑轟戰術之所以能一鳴驚人,儘管跟納什的作用和德安東尼的戰術體係有著很大關係,但had-check規則的取消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話題扯遠了,回到戰術課上。
儘管對於薑陽要球隊打跑轟戰術的想法不理解,但作為球隊主教練,他的決定是絕對的,沒有任何人能質疑。
況且薑陽打跑轟戰術的想法也不是所有人都反對,至少球隊唯一的大牌球員納什便舉雙手讚同。
他在小牛隊時期的主教練就是唐.尼爾森,球隊的戰術中自然也有很多跑轟戰術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