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即使通天教主是天道聖人,也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創立的教派土崩瓦解。
聽到鬱壘一針見血地點出截教的問題所在,通天教主再次陷入沉默。
他歎了口氣,慢慢地說:“你的話確實有道理,當年建立截教,本是為了有教無類,希望拯救更多的生靈,沒想到……”
從他的語氣中,鬱壘可以聽出這位天道聖人其實也有些後悔。
然而,一切已成定局。
當日三清立教,天道作證,才有了今天的天道聖人之位。
現在即便想悔改,也為時已晚。
通天教主一番感慨後,望著鬱壘無奈地說:“罷了,難得你有這般天資,還有如此深的見解,既然不想入我門下,那便是我們有緣無分……”
通天教主確實感到可惜。
然而他的理由既充足又合理,並非嫌棄通天教主這天道聖人的地位,而是認為截教的未來岌岌可危,不願加入其中。
事實上,不僅是通天教主覺得遺憾,鬱壘也同樣感到可惜。
看看,這聖人的心胸多麼廣闊!
若是換作其他天道聖人,聽完自己這番話,即使不大發雷霆,肯定也不會有什麼好臉色。
而通天教主卻僅僅是對失去了一個潛力無限的而感到惋惜。
正在鬱壘猶豫不決之際,忽然間靈光一現。
“聖人尊上,小輩有一個大膽的建議,或許能解決截教目前的困境,隻是不知是否應該說出……”鬱壘忐忑不安地開口道。
通天教主稍一沉思,和顏悅色地說道:“你但說無妨,不妨講來聽聽。”
鬱壘清了清嗓子,鄭重地說:“在小輩看來,截教如今的問題已經根深蒂固,或許可以考慮另辟蹊徑……嗯,聖人聽說過‘金蟬脫殼’之計嗎?”
通天教主皺了皺眉:“你的意思是讓我另立新教?可是我曾經發下天道誓言,斷然不能違背。”
鬱壘微笑道:“哪裡需要聖人自己毀誓?聖人也不必親自動手,隻需要選一位合適的人另立分教,既能繼承截教有教無類的精神,又能重新製定規則,進退自如。”
“若是聖人一時難以找到合適人選,小輩雖才疏學淺,但也願意承擔這一重任!”
說白了,就是那四個字。
金蟬脫殼!
這個策略源自後世的佛教,那是脫胎於西方教的一個分支。
後世西方教的兩位聖人創立佛教,就是為了跳出玄門的束縛。
實際上,佛教本質上是西方教的分支,繼承了西方教的理念,最大的區彆在於它脫離了玄門的框架。
畢竟,當初道祖鴻鈞傳道,三清建立三教,西方二聖創立西方教,都是在玄門的大框架之下進行的。
然而,如果西方教始終在玄門的框架內運作,它無法與東方的正統——闡教相抗衡。
但當西方教創建了佛教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佛教迅速興盛起來,而西方教也因此獲得了巨大利益,可以說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