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希跟著路遙回豆腐坊。
起初路有些陌生,待走近了之後,才慢慢有熟悉感。
尤其是繞進弄堂後,連排的老房子,屋門對著屋門,牆根堆著雪,牆後不時傳來說話聲、吵鬨聲。
小孩子偷偷冒著風雪在一旁滾鐵圈、堆雪人,大人生氣地拿著竹條出門攆,好不熱鬨。
這是一個充滿歲月痕跡和生活氣息的地方。
葉希記起來了,這裡是丁宅附近,也就是張雲娘和丁園園家。
走過一個拐角,丁家大門口出現在視野中,用桐油刷漆的大門緊閉。
不過路遙並沒有跨進去,而是從丁宅門口路過,繞進旁邊窄窄的小巷子。
走了大概十米,最後推開一扇門,跨了進去。
進門前,葉希抬頭看了眼,隻見牌匾上寫著:小龍豆腐坊
進了門,是一個不大的小院,大概十個平方,院裡角落有一口古井,古井上方吊著水桶。
古井旁放著兩口直徑三十公分的大缸,一口空著,一口裡正泡著缸黃豆,目測占缸的三分之一。
黃豆還在皺皮,葉希估摸著應該剛泡沒多久。
挨著牆根還放著幾個架子。
堂屋正中央有一口手推石磨,上層直徑大概六十公分,下層大概一米,留有凹槽。
屋簷下,鋪設著四張竹篾掛下來,擋住了大部分風雪,因著雪太大,石磨上還是覆蓋上了一層薄薄的雪。
旁邊,還有一張破舊的小桌子和小板凳。
堂屋左右各有一間屋子,院子左右各有一間屋子,整體就是一個小型四合院,像是從隔壁丁宅裡圍出來的。
這規模有點超乎葉希的想象。
沒想到這個豆腐坊還挺大的。
在這個年代,尤其是戰亂年代,人們一年到頭葷腥是沾不了幾次的。
豆腐成了一種不那麼奢侈的“葷菜”,既美味,又有營養,小孩吃還能補鈣。
豆腐的需求量很大,利潤也高。
所以做豆腐的作坊挺多的。
雖然工序繁重了些,麻煩了一些,辛苦了些。
但對於這個年代的人根本都不算什麼。
隻要能活著,吃苦又算得了什麼?
也怪不得那姓馬的地頭蛇想趁機強占丁家家產。
可見,是有一定底蘊的。
看來上一次選擇幫張雲娘,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葉希慶幸,自己沒有袖手旁觀。
不然,自己現在還在破廟裡縮著呢。
雖然身體感覺不到冷——
但糟心啊!
路遙走到堂屋前,放下背簍,第一時間拉下堂屋前的竹篾,擋住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