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娘見葉希堅定了決心,歇了勸說的心思,默默地去就將壓著豆腐揭了,再用刀切成一斤大小的長條形狀。
剩下的邊角料裝到木盆裡,打算用來做晚飯。
葉希全程看著,估摸著豆腐從壓到揭,大概過了半小時。
走過去看成品,隻見豆腐質地較為緊密,不易碎。
但顏色發黃,不怎麼美觀,
葉希用手撚了塊邊角料,放進嘴裡嘗了嘗,口感略粗糙、紮實。
與她以前吃過的豆腐相比,口感差了一大截,品相也是。
她估摸著這豆腐含水量在百分之八十左右。
若是豆腐含水量在百分之九十,口感可能稍稍會滑嫩點,不過那樣會比較壓秤。
想來應該就是市麵上賣的那些兩分錢的豆腐。
含水量多,一斤豆子能出更多的豆腐,賺得也更多。
路遙說豆腐坊做的是老豆腐,用量足,水少,三分錢一塊。
普通人家應該更喜歡買老豆腐打打牙祭。
但存在即合理。
葉希猜這兩種豆腐都有不同的受眾。
追求口感的,買水分大的嫩豆腐,這類人較少。
追求豆腐用量的,則會買更劃算的老豆腐。
由此可見,曾經的丁家豆腐坊做的是本份生意,比較實在。
在葉希看來,若是日後真要長久的做豆腐生意,其實做嫩豆腐才是最好的。
畢竟豆腐生意本來就是一種體力活,做豆腐,賣豆腐都要下苦力,賺得也不多。
但看大家忙得熱火朝天,滿是乾勁,葉希也不好說什麼。
她用刀切了薄薄的一片豆腐,遞給毛蛋,囑咐道:“再用雪敷一刻鐘,就把豆腐貼到患處,不但可以消腫,皮膚的瘀血紅斑也能散去些,熱敷前,就用豆腐吧。”
說來這個土方子,還是多年前,她去給爺爺掃墓時,和一個八十歲老奶奶閒聊,不經意間得知的。
說是她們那個年代,缺醫少藥,就是用的這個法子。
她當時覺得有意思,特意記了下來,還專門百度查了一下,發現效果不大,無法替代藥物起到活血化瘀的效用。
但作用還是有的,聊勝於無嘛。
“豆腐還能當藥?”春生十分驚訝。
第一次聽說這種說法。
“能。”一直未說話的喬妹出聲道,“我奶奶還在世的時候,也用過這個法子,治跌打損傷可以多吃,也可外敷,說是一個遊醫教的。”
“這樣啊。”春生一臉恍然大悟。
葉希果然厲害,知道的就是比彆人多,不愧是識字的。
楊不悔以及其他人都默默記在心裡,想著日後若是受傷了,可以用豆腐治。
相比較價格昂貴的藥來說,豆腐不僅便宜,還能補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