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半夏這麼一說,劉媽便瞬間明白了,隻是她還得叮囑半夏要多照看些劉清荷,也以免後者過於勞累。
半夏隻道了句放心吧,便聞到了空氣中飄來了一陣清香的味道,“劉媽可是做了藕羹?”
劉媽點頭,原想著也是等劉清荷回來端給她吃的,誰知對方竟是一回來就回屋去了。
“那劉媽我可能…”
半夏的意圖明顯,所以即便是沒說完,劉媽也秒懂她的意思,她點頭道,“去吃吧,給姑娘也端一碗。”
“好咧!”半夏高興地似那酒樓招呼客官的小二。
期間劉清荷一直在埋頭繡著香囊,所以那碗放在桌上的藕羹,一直到了夜晚,當肚子咕咕叫喚的時候,劉清荷才記起了它。
晚飯她也沒怎麼動筷,便讓半夏給端回去了,所以此時這碗藕羹有淡淡地甜香,讓她吃上一口後便又精神了許多。
因著劉清荷也不用半夏幫什麼忙,也就讓她先去休息了,因此這吃完耦羹的瓷碗便由劉清荷自己端回了廚房。
從廚房出來後,見陳氏的屋裡還亮有燭光,劉清荷便多看了一眼。
她不是故意要去聽,隻是陳氏和劉媽的對話就這麼傳到了她的耳邊。
“夫人為何不去,這可是老爺生前與宋大善人定下的親事啊!”在屋裡,劉媽聽罷陳氏所言,雖深知自己是奴仆之身,也就不該多說什麼,可因著涉及到劉清荷,她有些話也就不得不說了。
宋大善人?是辭官還鄉的那位?而且她還聽到了親事二字,是誰的親事?劉清荷因聽到了開頭,便想繼續聽下去。
屋裡陳氏坐在了床榻上,手中拿著的信箋內容就是當年劉清荷的爹劉時平與宋尹商定的關於兩家的親事。
“老爺已逝,劉家如今也已無官職,從前都不一定能攀上的高枝,如今像我們這般,也就更不可能了。”陳氏雖是一介婦孺,但也知道似宋府這樣的人家,不說世家貴女,就是皇親國戚也配的上,所以反觀他們,就算她認為自家女兒再好,但就現在這個條件而言,恐怕人家定是看不上的。
“可夫人不去,如何就知不可能,老奴雖然不懂,但也聽聞宋大善人重諾,這樣的人,老奴以為一定會信守當年之約!”
接下來的話,劉清荷沒怎麼聽下去了,可雖然沒聽完,但對陳氏與劉媽爭論的事情已是非常清楚,這是她的爹劉時平與宋尹之間的約定,是約定的她與宋府不知是哪位公子的親事。
其實先不說宋府如何,就說這門親事對於劉清荷而言,首先是她自己也並不願意啊。畢竟是現代的靈魂,劉清荷是完全接受不了,自己在剛過及笄的年紀就要成親嫁人的,況且對方還是宋府的公子,劉清荷想著,她也沒見過他,若隻是因為一紙婚約就嫁,那便與盲婚無異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