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屏幕上刺眼的數字像一把重錘,狠狠地砸在畢瑤的心上。
“三千萬?怎麼會差這麼多!”她難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精致的妝容也掩蓋不住她此刻的震驚。
蔣睿淵攬住她的肩膀,輕聲道:“彆慌,我們再想想辦法。”可他的語氣裡,也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焦慮。
新慈善項目——“希望之光”,旨在為偏遠山區的兒童提供教育資源,是畢瑤籌劃已久的心血。
之前輿論風波雖然已經平息,但對星耀集團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原定的投資也隨之打了水漂。
三千萬的資金缺口,就像一道天塹,橫亙在畢瑤和孩子們的希望之間。
時間緊迫,畢瑤和蔣睿淵開始分頭行動,聯係各大銀行和投資機構。
然而,回應他們的卻是一盆盆冷水。
“新慈善項目風險太大,我們無法提供貸款。”銀行經理公式化的笑容裡,帶著一絲輕蔑。
“目前市場行情不穩定,我們還需要再觀望一下。”投資機構的代表,敷衍地推脫著。
一次次的碰壁,讓畢瑤和蔣睿淵身心俱疲。
他們像兩台高速運轉的機器,不停地打電話,發郵件,參加各種會議,卻始終找不到突破口。
“難道……‘希望之光’真的要夭折了嗎?”畢瑤的聲音裡,帶著一絲顫抖。
蔣睿淵緊緊地握住她的手,眼神堅定:“不會的!我們一定還有其他辦法!”
夜深了,兩人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
畢瑤無力地癱坐在沙發上,眼神空洞地望著窗外閃爍的霓虹。
蔣睿淵走到她身邊,輕輕地將她擁入懷中。
“瑤瑤,彆放棄,我們一起……”他頓了頓,像是想到了什麼,眼神中閃過一絲光芒,“或許,我們可以聯係……”
工地上,原本熱火朝天的景象如今一片冷清,鋼筋水泥孤零零地杵在那裡,像是一群被遺棄的巨人。
“希望之光”小學的建設進度條卡在了45,像畢瑤此刻的心情一樣,不上不下,堵得慌。
她揉了揉酸澀的眼睛,眼底一片青黑。
這幾天她幾乎沒合眼,滿腦子都是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眼神。
夜深了,畢瑤獨自一人坐在書房,窗外萬家燈火,映照著她落寞的身影。
她翻看著項目計劃書,密密麻麻的數字仿佛變成了一個個嘲諷的小鬼,在她眼前跳躍。
“三千萬……三千萬……”她喃喃自語,感覺呼吸都有些困難。
蔣睿淵站在書房門口,看著畢瑤消瘦的背影,心疼不已。
他知道,這個項目對畢瑤來說不僅僅是一份事業,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他多想走進去,將她擁入懷中,告訴她一切都會好起來,可是他知道,此刻的畢瑤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空洞的安慰。
一次偶然的機會,蔣睿淵在一次私人聚會上結識了一位神秘的富豪——“k先生”。
k先生為人低調,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麵,但他的財富和影響力卻無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