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說裡正叔這個一村之長很儘責呢。第二天一早,就將全村人聚在一起開了個大會,為了讓大家重視,說得比李郎中嚴重多了。村民們聽了個個都麵露驚恐,畢竟人都是怕死的。
“裡正,需要我們咋辦,你快說,我們一定照做。”
裡正給大家分了組,又將注意事項和要做的事情一一安排下去,安撫道:“大家不要恐慌,隻要按照我說的去做,肯定會平安度過這次危機的。”
臨解散,裡正又叮囑道:“各個組要將手裡的活做好。淘井的要將井水淘到清澈為止,淘完後,跟李郎中去要投灑淨水的藥,今天務必做完,不要耽誤過兩天大家用水。清掃街道的幾組,注意不要留死角,用水多衝洗幾遍。還有,婦人們趕緊跟二栓媳婦學做口罩,今天務必都學會,明天我要看到大家都戴上。”
歲數大點的幾個,裡正安排他們去盯著村口,不要讓人隨便進出。
考慮到老爺子之前幫著指揮挖水渠受了累,裡正沒有再給他安排什麼具體的事,而是帶著他和趙竟成在村裡到處巡視,都是親戚,遇到事情可以互相商量。哪裡需要改進,哪裡漏掉了,趙竟成負責整理和記錄,順便幫倆人跑腿。
我是個沒耐心的,主要也是針線活不好,不想在那麼多人麵前丟人。隻給前來學習做口罩的婦人們講了些原理,就將教她們做的任務交給了老趙家的女人們。嬸子大娘的跟著老太太學,小媳婦們跟著老四媳婦學,小姑娘們跟著雲朵學,嫂子們跟著大嫂學,兩個院子裡都坐滿了人。
怕她們舍不得用布,我專門拿出兩匹略帶瑕疵的白布給大家用,所以即便沒有親自教習,也沒人去裡正麵前瞎說什麼。
都說三個女人如同一群鴨子,這些婦人聚在一起做針線活,那場麵,嘰嘰喳喳的,躲在二樓都聽的我頭疼,趕緊找了個去教娘家人的借口就跑了出來。
小安現在也不再粘我,家裡有趙平、小寶陪著玩,今天還來了好多小孩子,早就將他的娘親拋在了腦後,不用帶他,我也樂的清閒。
其實娘家這邊,之前早就教過,秦嬸和大嫂都會做,平時大哥他們乾活也都是帶著口罩的。我主要想過來看看我那雞舍裡的雞都咋樣了?
這邊算是趙家村的最高點,水不是很深,養殖場室內又抬高了半米,雞鴨沒有遭殃。大哥他們將雞舍裡裡外外都打掃的很乾淨,裡麵沒有太多異味。看來今年的雞蛋有保證了,我終於放下心來。
燒磚挖出的大坑裡,倒是蓄滿了水,像個小池塘。可惜這兒的水留不住,估計過些天也就會乾了,要不種點蓮藕,養點魚蝦多好?
磨蹭到快中午的時候,我才回了家,那些婦人也都走了。
我問道:“娘,都學的咋樣?”
老太太答道:“都是平常做慣針線活的,那口罩又不難,帶著做了一個,基本都學會了,我又給她們每人分了塊布,拿回去自己多練習著做幾個就行了。”
老太太又說道:“她們下午應該不會再來了,你也不用躲出去。家裡一堆活呢,趕緊擰些玉米棒子下來,在磨點,玉米麵都快吃完了。”
“知道了,娘。”
剛吃完午飯,正準備擰玉米粒,趙竟成跑了過來:“嶽父,小四哥他們回來了,被巡邏的人攔在了村口,我爹也過去了,讓我過來叫您。”
我也很想知道現在鎮上的情況,便跟著老爺子、二栓一起去了村口。
遠遠還看見了娘家二哥和大山、小山的身影,還有2個其他在鎮上做幫工的人。幾人背著包袱和口袋,這是準備回來長住?
看他們也都戴著口罩,定是二哥給的。為了乾淨衛生,之前我讓雲朵做了好多口罩留在飯館給他們備用,想不到,這時候竟也用上了。
我們剛到就聽見裡正在問:“你們過來這一路咋樣?洪水都退下去了嗎?”
趙小四說:“積水還有,最深的地方都到大腿了,我們是一路趟著過來的。還是咱村這邊好。”
“你們怎麼都回來了?是鎮上發生什麼事了嗎?”
“彆提了,一早衙門就貼了告示,說準備封城。我跟餘家二哥商量了一下,覺得還是待在村裡好,起碼一家人都在。現在鎮上是隻準出不準進,我們就趕緊跑出來了。”
老爺子問:“為什麼封城?”
趙小四答道:“鎮上積水少,好多避難的人都想進來。聽說是師爺怕太多逃難的人湧進鎮上不好控製,畢竟新縣令還沒到,所以就準備封城。”
鎮上積水少?不應該啊?難道洪水沒到鎮上?我問出心中疑問。
旁邊趙竟成解釋說:“鎮上有護城河,水位高了自然會向外放水的,斷不會輕易被淹了去。”
也是,畢竟衙門的人在那,他們可是最先保護自己安全的,誰會去管老百姓的死活?
這時裡正也問完了話,大家商量著這幾個人怎麼辦?都是村裡人,肯定不能往外趕,可他們畢竟是從外麵回來的,就這麼直接放進村裡,又怕大家有意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