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村西回到家裡,我就開始寫計劃書。
現代農莊的經營大都是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農業模式,把農業旅遊作為開發出路,從而達到土地增值致富的目的。
可這是古代,普通民眾還吃不飽穿不暖呢,談什麼休閒娛樂?再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裡一片荒山野嶺,誰沒事會來這兒消費?
所以要追求短期內的最大收益,養殖和種植才是首要。樹上果,林下雞,種養結合,發展經濟生產立體農業的莊園農場,才能讓荒山變成寶地。
山地整體北高南低,起起伏伏,利用地形,順勢而為。按照種類的不同,雞、鴨、兔子、牛羊各占一個山頭,不用大挖大填,但有些必要的護坡和擋土牆得砌築出來。
家禽家畜好找,可惜果樹不好尋。還要求什麼品種?算了,隻要能吃的,能利用的,要是能找得到,就都種上吧。
唉聲歎氣中,透過窗戶,看到雲朵和三妮一人拎著個熱氣騰騰的大桶從灶間出來。
收了桌子上的紙筆,我趕緊出去幫忙:“怎麼燒了這麼多蘆根水?往村東送嗎?”
三妮說道:“是的。爹說,不給幫忙的人管飯了,得讓人家喝口水不是?”
和雲朵輪換著拎著水桶,來到村東,看到裡正和老爺子正在指揮著清理場地。
之前災民走的時候,棚子沒拆,出入村子礙事,裡正等他們走後,讓都拆卸了下來,堆放在這片空地上。
“裡正叔,爹,新房子就蓋在牌坊南邊這一片嗎?”
裡正說道:“是,按照一家五間的規格,這一排能蓋出四戶,離西邊的排洪溝不能太近,要不雨水大了會淹。”
老爺子補充道:“人口少的,三間房就夠,不過一戶是按三分地定的,南邊這一片,正好夠。”
“爹,光整理整理木頭不耽誤明天搭窩棚就行,雜草不用除,那些人來了也不能太清閒不是。況且你這白讓大家做工,時間長了可不討好。”
“知道,把這些清理出來就不乾了。主要怕他們把能用的也拿去當柴燒,怪可惜的。”
人都有湊熱鬨的心理,知道流民明天要來,第二天村民們早早吃完飯,就在村口牌坊處蹲守,扯閒天。不但有趙家莊的人,連上灣、下灣都有人過來看熱鬨。
老四媳婦在門口一個勁催:“二嫂,你快點,不等你了,我們先走了啊。”
那些人要在這兒落戶,以後天天都能見到,也不知道她現在慌個啥?是想著從人家那疲憊落魄中找找優越感嗎?
實在看不得彆人悲苦,但又怕老爺子那兒需要幫忙,最後隻能磨磨蹭蹭的,跟抱著小石頭的大嫂一起去了村東。
流民已經到了,裡正和老爺子在指揮著他們搬木頭搭窩棚。南邊留著蓋房子,就在北邊先搭的棚子。
板車、獨輪車胡亂擺放著,盆盆罐罐,大小包袱擺了一地,亂糟糟的,除了二栓他們幾個在幫忙,其餘村民都在看熱鬨。邊看還邊議論,不時發出嘖嘖聲。
“看那個漢子穿的,衣服破的都露肉了。”“那家孩子胳膊腿細的,跟個柴火棒似的。”“那家媳婦臉上都是土,都看不出長什麼樣了。”
真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一個個閒的。你們要是到處顛沛流離,說不定比他們還慘呢?
看到我過來後,裡正說道:“二栓媳婦,你可來了。”
“叔,需要我乾點啥?”
“看見那邊的那一群孩子沒?劉大人特意送給你的,這是他們的賣身契。”
接過裡正遞過來的一堆紙,我朝他指的方向一看,好家夥,高高低低一群小蘿卜頭。
“裡正叔,劉大人送些為奴為婢的,好意我也就心領了。可這怎麼還有2個四五歲的,這是誰伺候誰啊?”
“白送的,不得有個搭頭嗎?這10個孩子可都是孤兒,沒人認領,劉大人說都給你了。”
“我真是謝謝他了。我要是把他們領回家,這麼多張嘴,我婆母非得扒了我的皮不可?”
“咋能呢?白送的。”
“裡正叔,要不我轉送給您?”
裡正一擺手:“不要,不要,這是劉大人送給你的,我怎麼能要?劉大人說了,分配給咱村的流民一些人可是有手藝和本事的,專門給挑的。”
我心說,這個可以有。
看著那群孩子無助、迷茫的眼神,人家連契書都送過來了,唉,隻能硬著頭皮收下。
“裡正叔,村西小學堂是不是還有間閒置的房子,能不能先把他們安置在那兒?”
“那間房子屋頂還破著呢,得修修才能用。你家屋子多,不能直接領回去啊?”
“真不能直接領回去,爹,你說,能不?”
老爺子搖搖頭:“就先安置在小學堂吧。”
“你是族長,你定就行,反正人交給你們了。對了,劉大人還給了一百斤糙米是給他們當口糧的。”
算他還有良心,估計也知道地主家也沒有多少餘糧?
吩咐雲朵去找田征,讓他去小學堂等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