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到了自己心裡如天地一般不可撼動的父親,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讓他失望。
也想到了年少時,與好友周公瑾把酒言歡時說過的誓言。
他又覺得,該與公瑾說的話,一早都已經說過了。
所有說不出口的情義,也都隨酒入喉,永存心間。
他放不下,卻不得不放下。
趙王摸摸下巴,心裡不明白為什麼要給他看孫策的一生。
這父子兩個都是英雄人物,奈何英年早逝。
莫不是要他保重身體???
疑惑間,身側出現了一個人,正是孫伯符。
趙王轉頭看他,確實容貌俊美,氣質灑脫,當得起江東父老一聲“孫郎”。
孫策看著畫卷中的自己滿目遺憾,此時隻落下平和一笑。
趙王同他說:“東吳最終還是亡了。”
孫策溫和地看他:“我知。”
“但他們已經儘力了。”
“這一場盛景,如繁花落儘,能在青史上留名,便也不枉走上這一遭。”
“不論後世如何評說,作為局中人,隻要活著時的每一步,不負自己的立場,不負心中的信念,便夠了。”
趙王點點頭,道理確實也是這麼個道理。
孫策微微一笑,抬手按在少年的頭頂:“人生在世,並非人人都能長命百歲。所以想要做的事,儘早去做。”
“拖了一時,也許便再也沒有機會去做了。”
見小郎君一臉不虞,他又笑了:“還有,莫要活得太孤獨了。”
“這世上,若是有人可以訴說心事,有人能知你心中所想,與你共赴大義,是一大幸事。”
“失意時有人叫醒你,暢快時有人可以一同飲酒,便是驟然離世,也有人替你完成未完的心願。”
“兄弟手足,便如同這世上的另一個你。”
“莫要活得太孤獨了。”
“這萬事,總有要放手的一天,不可能什麼都儘在掌握。什麼事情都憋在心裡,到了人生的儘頭,便全是遺憾。”
趙王這才明白過來,原來是要告訴他這個道理。
他對孫策行了一個晚輩禮:“前輩所言甚是。”
江東雙璧的情誼,倒也真是叫人羨慕。
二人情同手足,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為後世稱道。
便是後人要罵東吳,也得避開這二人。
但逆境見真情,趙王的人生到現在為止,其實還算順遂。
難道為了尋一知己,而刻意去尋知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