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殿正殿內,袁二郎給李世民演示了炭筆的握法,並同他說起了製作曆程。
“最初是臣那大侄女,她初習書法,總覺得字寫得不好看,是因筆尖太軟不聽話。便想要製一支硬筆。”
“她試過雞毛沾墨,不儘如意,後來又試著用木炭,但木炭易碎。”
“後來,她將難題告訴了圓寶兒。圓寶讓她用泥巴,臣家大娘子又試了木炭加入泥巴,仍舊不能如意。”
“於是她向臣那愛鑽研木工的兒子求助。臣子又去找圓寶兒,才知道泥巴是指膠泥,便是弘文館印刷坊製字模用的膠泥。膠泥同碳粉混合,烘烤,便製成了現在的炭筆。”
“這種筆同尋常的毛筆不同,所以握法也不同。”
在孩子去遊曆的這段時間,袁二郎已經用炭筆畫了不少器具的圖紙,已經用得很順了。
他給李世民一演示,李世民雖不能一下子用習慣,卻也知道了這種筆的便利。
袁二郎又說:“寫上去,也不易消。隻是同造紙坊新製的光滑紙品一同使用,效果更好。”
等袁二郎離開,李世民背著手去了偏殿,就看到尉遲敬德跟袁圓靠坐在一起,耷拉著腦袋,聽對麵的虞世南教訓。
而隻要虞世南轉身,那一大一小就你推我一下,我拍你一下,做小動作。
此時,虞世南突然轉頭,看到兩人的動作,頓時更生氣了。
“你們簡直冥頑不靈!!!”
“老夫說了這許多,你們竟是半句都不聽???!!!”
袁圓兩隻小手手握在一起,抬頭偷瞄他。
見老人家不說話,小娃子連忙報告:“我聽了可多句了呐!”
說完,她搖頭晃腦開始背:“少時放縱,老來悔恨!”
“大業十一年,老夫至江南,見到一個稚子聰慧,多年後卻……”
“武德三年,老夫的弟子……”
“武德七年,老夫行至河東……”
小嘴叭叭的,將老人剛才的話都複述一遍,還美滋滋同尉遲敬德對了個掌。
在架子後偷看的李世民都笑了。
虞世南真是又生氣又欣慰。
這麼個聰慧的好苗子,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活著看到她長大。
長大成一個不負天賦,有大才的女學者。
他今年……啊不,明年就七十了,多活一天都是賭贏了上天。
可那孩子才三歲多啊。
虞世南板著臉叮囑小兒不可再無故逃課,就歎著氣離開了。
李世民走進偏殿,忍不住問尉遲敬德:“你們今日逃課,到底是為了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