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德彝在加入收糧小分隊以後,第二日就閒不住親自去了祖地收糧。
李世民知道後,立即派太醫署的醫官追過去隨行,以示朝廷對他的支持與愛護。
封德彝收糧的事在朝野引起轟動,許多官員私下找來過問。
尉遲敬德三人一律保持開放的態度,若有人要在能力範圍內幫忙籌糧,萬分歡迎。
這件事有了一個好的開端,有些官員為了表現給皇帝看也好,發自真心也好,總歸有了不少人表示願意儘力籌糧。
最終不論能籌多少,受益的都將是百姓。
山東大旱已經定局,朝廷賑災的物資也已經源源不斷運送過去了。
隻是不知能支撐多久。
前朝因此忙碌,太子幾人也許多天沒有睡好了。
近期京中各大造紙坊成品紙都是千金難求的名貴紙,有以青檀樹皮為原料製出來的淨白如玉的紙,有加了沉香等珍貴香料的紙,有帶了簡單紋理的紙。
由皇商運往全國十道,售賣給各地的權貴。
一時間,似乎所有人都在為了旱災而努力著。
夜裡,李世民坐在禦案前看奏疏,覺得有些累了,他便走到榻邊坐了下來。
殿外月色淡薄,卻好像可以包容所有煩憂,而天光大亮時,又不知道會有多少麻煩襲來。
李世民和衣躺下,閉上了眼睛。
他在心中默念,天道有靈,讓他看一看彆人的生平。
看看有沒有彆的帝王,成功於國朝的低穀中力挽狂瀾,帶領家國走向穩定。
沒一會兒,他進入到熟悉的虛空之中。
半空中巨大的畫卷展開,上麵出現了一個人的名字。
周世宗柴榮。
柴榮生於戰火紛飛的五代亂世,他本該是一個富家公子,後來家道中落,被姑父郭威收養。
為了補貼家用,他開始行商販茶。
長大以後,柴榮和養父郭威棄商從戎,成為了後漢的少年將軍。
父子二人屢立戰功,卻被後漢隱帝所猜忌,他們的親人皆死於隱帝之手。
郭威殺回開封,滅了後漢,成立後周,柴榮也隨之成了後周的皇子。
三年後,郭威病逝,柴榮繼承大統,是為周世宗。
後周國喪之時,北漢趁機勾結遼兵來犯。
柴榮力排眾議,禦駕親征。
本是一場反侵之戰,柴榮反守為攻,不畏箭矢冒死督戰,周軍士氣大振,一路對北漢窮追猛打,大勝而歸。
之後,他勵精圖治,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減少賦稅,使後周國力越發強盛。
柴榮立誌十年拓疆土,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他製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致力於一統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