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侍郎也是參加過科舉,熟讀經史的,從未聽過這位首輔,或者這個國號。
他心生疑惑,皺眉注視著畫卷。
張居正,出生在江陵縣一位秀才家中,他自幼就非常聰明,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神童。
十二歲成為秀才,十六歲中舉,二十三歲時,他進士及第,被選為庶吉士。在當時,內閣大學士幾乎都是庶吉士出身,可謂前途遠大,可張居正誌不在此。
時值大明嘉靖年間,嘉靖皇帝沉迷煉丹修道,嚴嵩父子結黨營私,朝廷烏煙瘴氣。
張居正年輕位卑,沒有任何話語權,便在翰林院潛心讀書,靜待時機。
直到嚴嵩被扳倒,時年四十歲的張居正才漸漸嶄露頭角,他在給裕王朱載坖講課時,認識了還是小皇孫的萬曆皇帝。
後來裕王登基,張居正憑借從龍之功順利入閣輔政。
在內閣時期,經曆了一係列政治鬥爭,他終於在十歲的萬曆皇帝登基後,掌控了內閣。
他深知出身市井,深知民間疾苦,所以嚴格教育年幼的皇帝,以期他成為一代明君。
張居正接手的是一個官員腐敗,邊防廢弛的朝廷。他在掌權後,為了整頓吏治,推出了考成法,對官員進行嚴格審查,促進朝廷政令的實施;在軍事方麵,重用戚繼光、王崇古、李成梁等名將,整頓軍務,解除了邊防危機。
他推行了一係列改革之法,讓國庫收入大幅增加,也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自古變革者,如商鞅,如王安石,沒有一個有好結果。
可哪怕成為孤臣,與所有人作對,張居正也要強勢地,堅定地,將新政這條路走下去。
他居首輔之位的十年,是大明暮色中最後一段輝煌歲月。
張居正以一己之力對抗全天下的官紳大族,力挽狂瀾,將大廈將傾的明朝拉回正軌,為大明強行續命幾十年。
在了解了腐政的黑暗後,他從沒有放棄,他要做一個有力量,又造福天下的臣子。在達到這一目的的過程中,他甚至沒有給自己留一點退路。
隨著掌權日久,手段強硬,他與其他政治勢力的矛盾日益加重。
一代名相張居正在五十八歲時,勞瘁而死。
臨終前,萬曆皇帝握著他的手說:“先生之功,當與國同休。無他,唯看顧先生子孫耳。”
可他食言了。
張居正去世半年後,滿朝文官開始彈劾張居正,兩年後,萬曆皇帝下旨將張居正抄家。
張家人被地方衙門的人堵在家中,活活餓死了十幾口人。直到十多天後,負責抄家的錦衣衛才姍姍來遲,他們嚴查家產,試圖讓張家萬劫不複。
可掌舵大明十數年的張首輔,全族的家產,還不到嚴嵩的二十分之一。
如此結果,不是其他人想看到的,於是便開始了對張家人的一輪輪嚴刑拷問。
張居正的兒子紛紛遭殃,有的自儘,有的充軍,女眷的結局也極其淒慘,後來,萬曆皇帝甚至要開張居正的棺材泄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