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便借此機會,肅清了朝廷。
同李牧定好以軍事力量監督文治,安排好分工,李世民就火速去軍營了。
他在軍營待了一個月,同他的五千精兵培養默契,熟悉他的指令以及帶兵打仗的風格。
他與將士們同吃同住,一起操練,沒日沒夜布陣演習。
這期間,還讓匠人將騎兵的兵器改成了橫刀,配合長矛作戰。
同時打造了李世民熟悉的唐時期馬鞍,能使騎兵發揮更大的作用。
新裝備出來以後,李牧對於這個少年大王是徹底信服了。
一個月後,在五千精騎全部配備了新裝備,並對李世民的指令已經無比熟悉時,大軍出征了。
一支軍隊最重要的軍魂,就是對主帥的信念感。
經過了這段時間的對戰演習,將士們對李世民的指令沒有絲毫的猶疑。
這個時候出征,將他們在外人眼裡的原本不高的勝算,又拔高了幾分。
雖然沒了上輩子的那些打仗搭子,但李世民也培養了幾個有能力的心腹小將。
總之是沒在怕的。
7
李世民離開以後,李牧也沒有閒著。
他借鑒了李世民的法子,繼續以千人為單位,繼續練兵。
這期間,倡後的勢力試圖反撲,發動了兩回政變,都被李牧強勢鎮壓。
而李世民那邊,魏國處於“天下之樞”,具有優越的戰略形勢,但因為戰爭頻繁,大量削弱了魏的實力。
多年來,他們在強秦的進攻下,節節敗退,不斷割地求和,魏國大河以北領土被吞食殆儘。
雖說還有兵力二十萬眾,但其實是一盤散沙。
李世民對於魏國的地形可是太清楚了。
上輩子他在這裡大破王世充,僅以五百精騎乾翻了王世充一萬大軍,使他龜縮在洛陽城內不敢出。
想到這裡……
嗬。
五千人帶多了。
三個月後,李牧在接到大王破了魏都,令他派兵南下接管魏國的王令時,整個人都不好了。
這比他們事前商量好的時間,還要提前了一個月。
他馬上令早已準備好的五萬大軍,護送趙國大臣南下。
這消息,很快便傳遍六國。
經過長平之戰後元氣大傷的趙國,竟南下滅了魏國!
此時的鹹陽,秦王政也正在同大臣們商議此事。
王翦:“那趙王才是個十來歲的毛頭小子,絕不可能以幾千人滅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