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扭頭一看,原來唱歌的竟是一位陽光帥氣的小夥子。頓時來了興趣,紛紛湊到近前駐足圍觀。
要說馬文斌不但人長得帥,歌也唱的好。調拿的更準。
其實即使拿不準,圍觀的人也聽不出來。畢竟這是幾年以後才開始流行在大江南北的歌曲。
一曲唱罷,圍觀的人紛紛叫好。熱烈地向他打聽小河蝦的做法。
馬文斌始終麵帶笑意的向大家一一解答,最後見大家麵露懷疑,乾脆打開飯盒,自豪地向圍觀的人群展示他的手藝。
眾人頓時被小河蝦鮮亮的顏色所吸引,聞著如此美味,卻吃不到嘴,都想回家自己試試。
於是,你三兩,我半斤的,買的人越來越多。
要說在1975年的時候,一毛錢可以買一斤雞蛋,可以買兩個饅頭,可以買一塊紅糖月餅。
塊八毛錢在農村人眼裡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可在不靠種地為生的城裡人眼裡,根本不算什麼。
最起碼城裡人人有工作,最少的,每月也開著三四十元錢的工資。
周猴子負責稱重,馬文斌負責收錢,二人配合密切,忙得不亦樂乎。
有愛占便宜的,偷著多抓一把野菜。馬文斌就當瞧不見。
甚至還有買野菜,死乞白賴非要贈些小河蝦的,馬文斌也不計較。
因此,買的人開心,賣的人高興,沒多大功夫,一大盆小河蝦就賣了一大半。
馬文斌眼瞧著兜裡的錢越賺越多,不由為自己聰慧的頭腦感到無比豪。
正當他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時,忽見兩個穿警服的人走了過來。
指著小河蝦對馬文斌說道:
“同誌,我們是東區派出所的。
我們接到群眾舉報,說你偷拿集體財產,請跟我們走一趟,接受調查。”
馬文斌還以為自己耳朵聽岔了,懵懵地問道:
“同誌,你說的什麼,我怎麼一句也沒聽懂。你們是不是找錯人了。”
“我來問你,你是不是孟家村的,叫馬文斌?”
其中一個高個子問。
“是我,沒錯。”
馬文斌點點頭。
“這就對了,群眾舉報的就是你。還請你把這盆蝦也搬到車上去。”
馬文斌一聽有人舉報自己,頓時明白了。這明顯是有人瞧自己掙錢眼紅,在背後使壞。”
想到這,馬文斌囑咐周猴子幾句,又低聲對“光頭驢”說道:
“哥們,一會我跟他們去派出所,你幫我摸摸,到底是哪個不長眼睛的在背後陰我。”
“光頭驢”一聽,心中就已經有了大概目標,隻不過未確定前,不能和馬文斌說。
矮個的見馬文斌遲遲不走,頓時把臉撂下來:
“同誌,我們這也是在執行公務,還希望你能配合。
如果由我們扭送你去,那性質可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