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時的璃月,海中有大魔侵擾,山間有惡螭盤踞”
“岩王帝君召集眾仙,要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傳言,帝君在出征之時,曾言道”
西斜的落日被建築的輪廓遮擋,暖黃色的光線在說書人身後的屏風上,投下了幾道形態各異的陰影。
身著一襲灰白長袍的田鐵嘴,一抖手中的折扇,以堪稱激昂的神情,講述著關於「岩王帝君」的古老傳說。
即便是家喻戶曉、已流傳了千百年的經典故事,可台下的圓桌旁,卻依舊聚集了許多老少各異的聽眾。
從腰背佝僂、白發蒼蒼的老年茶客,
到年富力強、精神抖擻的壯年工人,
甚至還有幾個雙目放光、滿臉崇拜之情的孩童
從他們專心致誌的神情裡,縱是初至璃月的外來者,也可以輕易洞察到璃月人對於岩王帝君,那發自內心的崇敬之情。
林楓隻是默默站在看台下,
如同一個偶然路過,卻被故事吸引的普通居民一般,靜靜體會著璃月這長達三千七百年的厚重曆史。
茶館前的燈籠驟然亮起,時間在說書人那精湛的技巧下悄然流逝。
在過去,未曾經曆過那個茶館時代的林楓,倒是在璃月港體會了一次最為地道的評書。
在這樣的場景中,故事本身如何反倒成為了次要因素,
說書人的語音語調、敘事節奏、肢體動作,以及那富有感染力的熱情
不知不覺間,就能將看客的注意力牢牢拉住,讓他們從繁重的工作生活中暫時逃離,來到那個隻存在於書中的玄奇世界裡。
——怪不得鐘離喜歡來這邊聽書,田鐵嘴確實是有些水平在身上的。
在聽書過程中,覺得有幾分上頭的他,
打算在日後清閒的時候,也抽空多來光顧幾趟。
眼見一段評書終於結束,時間也已經不早。
在座的看客紛紛起身,打算回家燒火做飯。
台上的田鐵嘴也清了清嗓子,端起茶杯,猛灌了兩口清茶,這才抬頭看向了自己麵前的這位老顧客,麵帶笑意的開口問道
“鐘離兄,久聞你見多識廣、博學多才,不知在你看來,我這段《璃月春秋》說的如何啊?”
“屬實精彩。”
年輕人放下手中的茶杯,點點頭,衷心誇讚道。
“隻是,照田兄說法,岩王帝君曾化作神女出巡,不知出處又為何?”
“這呃,不是不可”
剛剛還口若懸河的田鐵嘴,聽聞這話,就如同卡殼了一般滿臉窘迫。
“原來如此。”
鐘離頓了頓,似乎明白了什麼。
“——遠古秘辛,已遙不可聞,田兄所說的景象倒也頗為有趣。”
他品了一口茶,似乎並不打算認真計較。
聽到這話,尷尬的說書人,頓時鬆了一口氣。
知曉自己這位鐘離兄,乃是有名的博學之人,若是對方較起真來,這聽來的民間傳說哪能找得出什麼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