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圍觀的人群卻鴉雀無聲,成年人是看一看了解一下還行,上手就懶得動了。
而一些學校的小朋友雖然躍躍欲試,則是帶隊的老師擔心小孩被竹刺紮了手自己擔責任,也不允許他們上去。
又問了一遍的胡師傅見應者寥寥,有些冷場的尷尬也有對非遺手藝傳承不易的失望,搖了搖頭準備下場。
“我我我!”
趙崢見狀在人群中,高高的把手給舉起來了:“胡師傅!我想試試!”
正準備下場的胡師傅,見居然有人給自己捧場頓時腳步一頓,雖然不抱什麼希望但還是笑著道:“那就請這位年輕朋友上來試試!”
趙崢擠出人群,跑到胡師傅剛剛演示竹編的條桌前。
胡師傅正準備上手,教他最基礎的如何編製竹編,卻看到趙崢上手就抓起一把篾條,動作飛快的打出一個底來,然後十根手指異常靈活的編織了起來,很快便編出一個小號的小竹簍來,不過也就筆筒大小而已。
“咦?”
胡師傅愣了一下,有些尷尬的問:“小夥子你會竹編啊?”
你是來砸場子的麼?你會竹編你上來乾什麼?
不過作為竹編工藝的非遺傳承人,胡師傅看到同行特彆是還這麼年輕,還是很高興和欣慰的,這意味著年輕一代也有人能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了。
“不對,你這是哪一派的手藝?”
可胡師傅看了一會之後發現不對,因為趙崢的編織動作雖然異常熟練,跟一個編了一輩子竹編的老師傅似的。
可是趙崢所使用的編織技巧,卻跟胡師傅所了解過的一些流派大相徑庭,他本人也是多年來奔赴全國各地,到各地竹鄉的竹編高手那裡經過七次拜師學習,才積累出了這一身竹編技藝。
要說他在竹編上的經驗和見識,在國內已經算得上是沒幾個人能超過他了,但是他卻從未見過趙崢使用編織技巧。
“啊?”
“我沒派啊!”
正在給手裡小竹簍收口的趙崢,茫然的抬頭道:“小時候跟家裡老人,學過編蛐蛐籠子算不算?”
“小夥子,你家裡也是乾竹編這一行的麼?”
胡師傅眼神一亮,莫非是本地竹編方麵的山野遺賢?
“不是啊,就是小時候爺爺教過一些,不過我家後山上也全都是竹林。”
趙崢張口就來:“而且以前家裡用的各種竹編器皿,竹匾、簸箕什麼的也都是我爺爺自己做的,我看著好玩跟著學了一些而已。”
真話肯定是不能說的,趙崢隻能胡謅了一個由來,不然怎麼解釋他這一身竹編技藝的來曆?告訴胡師傅這是咱家祖傳寶貝給我灌輸的?
成功將小竹簍收口的趙崢,將雖然簡單但十分精致的小竹簍,托在手裡向觀眾展示了一下,引來了一些掌聲。
然後隨手塞給了一個快擠到他身邊的小孩哥,引發了一幫小學僧的騷動,嚷嚷著:“啊!我也要!我也要!”
趙崢假裝沒有聽見的,轉身跟胡師傅聊了起來,老子一分鐘好幾叨上下,哪有功夫給你們這幫熊孩子編竹簍?
“不知道貴親長,現在住在什麼地方?”
胡師傅十分客氣的詢問:“我能不能去拜訪一下,請教一下你家的竹編技藝?”
懂竹編手藝,但又不以竹編為生,看來又是一個家裡條件好起來之後,被迫放棄了竹編的老手藝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