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早上可以帶他們來店裡吃早餐,或是讓他們自己來店裡吃早餐。”
“這個可以算在你的員工餐裡,算是店裡對像你這種單親家庭員工的小小補助吧。”
“倒是工作時間的疲勞問題我沒考慮到……那看來還得再招一個固定的人員,好跟帕梅菈女士你進行輪換休息。”
“然後在錯過用餐高峰期的晚上8點到10點之間,可以給你兩個小時來安頓孩子的時間,反正你家離咱們店子也不遠,等你安頓好孩子之後再過來店裡幫忙收場也行。”
趙崢跟帕梅菈女士商量著:“這中間兩個小時,讓另一個人或者兼職幫你頂上,這樣安排你看行不行?”
他名下的產業,未來肯定不止早餐店和燒烤店這兩家。
到時候再將帕梅菈女士,安排到其它作息更合理的產業中去就好。
也就是現在事業剛起步,所以才需要將一個人當成幾個人來用,哪裡需要哪裡搬。
“我的孩子……三個孩子,都可以到店裡吃員工餐?免費的嗎?”
帕梅菈女士震驚了,員工餐的概念她很熟悉,老板在工作時間向員工提供工作餐或者餐補很正常,畢竟總不能讓員工餓著肚子乾活,但是從來沒有聽說過還能拖家帶口來吃工作餐的。
根據恩格爾係數的統計比例顯示,阿美家庭在食物方麵的開銷不高,僅占家庭總開銷比例的6.5%。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幸福指數就會很高,因為絕大多數普通人吃的非常簡單和廉價,吃飯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在享受美食,而更像是為了維持生命體征活下去而已。
外出就餐對一般家庭來說,是一件十分昂貴和奢侈的事情。
通常隻有碰到比較重要的事情,例如像生日、紀念日之類需要慶祝的時候,才會選擇外食來獎勵自己。
其它時間,更多的是選擇簡單和便宜的現成食物,隨便對付一口糊弄一下,隻要吃了不死,能活著就行。
所以在這邊,大量在國人眼中,可能屬於垃圾食品的工業化食物十分盛行。
在國內被罵到頭破血流的預製菜,在這邊反而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常態,甚至被視為比較正式的“料理”。
像趙崢準備的速凍包子和各種預製包裝的燒烤食材,在他自己看來都已經算是糊弄老外,昧著良心掙外彙了。
這要是放在國內,包子不是現包現蒸、烤串不是現穿現烤,怕不是會被顧客在群眾點評上點差評罵黑心商家了,可是在柴呐鎮的居民眼裡,居然還顯得十分精致和新鮮。
小小的可愛手工包子,竟然還是放在精致的手工藝小竹籠裡當場現蒸出來的,這不是“料理”是什麼?
至於說冷凍?你這不是廢話麼?
德州這麼熱的天,不放在冰櫃裡冷藏起來,食物不就壞了麼?
而且最主要的是,這樣一份精致的食物居然隻要8叨,作為老板的勒頭趙竟然還要自己承擔銷售稅和拒收小費,這對到餐廳隨便吃份番茄醬意麵,都要十幾叨的他們來說,是多麼震撼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