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堡,建奴中軍大帳。
隨著一道道的急報送到黃台吉的手中,他眉頭上的皺痕,不僅越來越多,還越皺越深。
從沈陽出發的時候,遼南明軍還隻是在蓋州附近周旋。
當他帶著大軍渡過遼河後,這明狗就乘坐小型船隻穿梭在遼河和它的分支上,神出鬼沒地四處騷擾兩岸的牛祿。
要隻是騷擾村莊也就罷了,大不了將兩岸的牛祿遷往他處。
但可惱的是,這明狗還伏擊大軍的糧草。
雖然不致命,但卻很惡心人,無法集中精力對付正在大淩河堡聚集的遼西明軍。
而科爾沁和奈曼敖漢那邊也傳來了一個對他們大金十分不利的消息,那就是出現在老哈河的蒙古右翼聯軍數量不是五萬,而是翻了一倍,整整十萬。
而且除了這十萬蒙古右翼聯軍,裡麵還夾著一支數量不少於三萬的明軍
更要命的是,這十三萬大軍全是騎兵,雖然現在蒙古左翼聯軍兵力也不少,但也隻能勉強湊夠他們的一半數量。
而且,這一半的騎兵數量還是各自為戰,誰都不服誰。
至於聚集在大淩河堡的明軍,雖然他們不繼續向東進軍了,但他們卻也就此停了下來。
他們向自己進攻是黃台吉最想看到的結果,因為他用建奴精銳迅速擊潰明軍這支大軍後,便能快速抽調兵力北上對付正在攻打蒙古左翼的十三萬明蒙聯軍。
至於蓋州與連山關的明狗,隻不過是癬疥之疾,隻癢不痛。
但也正是這個在黃台吉眼中的癬疥之疾,卻也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危機。
毛文龍這次北上進攻建奴,不像之前幾次那樣分散進攻遼東半島東海岸的各處墩堡,而是將分散在廣鹿、石城、長山等島上的東江軍,全部集中在了皮島上。
在朝鮮鐵山登陸後,大軍直驅之前多次攻打過的鎮江堡。
隨著楊禦藩和盧象晉在遼南的高歌猛進,給了毛文龍極大的壓力。
他要是再不搞出點大動作,說不定哪天他的東江鎮就降為登萊右協了。
要真那樣,他和他的義子義孫的好日子也差不多到頭了。
在頗費了一番功夫後,東江大軍還是攻破了已經被抽調走近一半兵力的鎮江堡。
在將鎮江堡的建奴屠殺一空後,毛文龍帶著大軍繼續朝位於大蟲江(靉河)中遊的重鎮鳳凰城行進。
毛文龍之前多次北上進攻建奴腹地,但也隻是在他最為熟悉的寬甸、新甸與靉陽一帶的小型邊堡搞動作。
因為毛文龍曾經在靉陽堡當過守備,自然對附近的山川地形十分的了解。
而有重兵把守的鳳凰城,毛文龍在嘗試了一次後,就再也不敢前去攻打。
此次之所以下定決心直接攻打鳳凰城,一是來自楊禦藩與盧象晉他們的威脅,二是建奴大軍都被吸引到了遼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