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作為先鋒部隊的永寧軍,為了活下去和後麵監軍督戰的壓力下,不得不頑強地繼續向上攀爬,試圖攻上回龍山的山頂。
很快,隨著安邦彥投入更多的軍隊,戰鬥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雙方在山坡上展開了激烈互射,之後是近身搏鬥。
在一片片的刀光劍影中,將士們的呐喊聲、武器的碰撞聲,以及傷者的哀嚎聲交織在一起,場麵異常慘烈。
很可惜,縱使安邦彥投入了更多的軍隊,依然沒能順利占領回龍山的山頂。
最終,麵對倉促進攻不利的局麵,安邦彥不得不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看著快速退下的叛匪,以及己方不大的損失,李仕奇的嘴角不自覺地翹了起來。
很快,李仕奇馬上派出少量軍隊衝出陣地,前去打掃剛剛雙方激烈交戰的戰場。
一是抬回受傷與陣亡的己方將士,二是拾撿叛匪留下的鎧甲武器與己方扔出去的箭支、滾木與石塊。
與此同時,他還讓人抓緊製作更多的拒馬與滾木,以及讓身後的輔兵搬運更多的石塊。
麵對山頂上積極備戰的官軍,安邦彥和奢崇明本就涼了半截的心,現在更是添加了幾分寒意。
過了許久後,奢崇明建議道:“羅甸大王,我們要不要從回龍山中間的關卡衝過去?”
安邦彥皺了許久的眉頭後,搖頭道:“不妥,關卡很窄,而且兩邊山頭上都有大量狗朝廷軍隊,要是強攻,恐怕損失慘重,而且還無法攻破!”
一計不行,奢崇明繼續建議道:“既然回龍山上狗朝廷有大量駐軍,我們能否向遵義城東麵回龍山與鳳凰山之間的寬闊豁口迂回進攻他們的後路?”
“若本王沒記錯的話,這個豁口是有一條不窄的湘江吧?另外,我們迂回東麵,山頂上的狗朝廷軍隊肯定也會看到我們的意圖!”
“發現就發現了,總比我們現在從下往上仰攻的不利地形要強!”
“此事先不急,等探子向四周探過後再做決定!”
回龍山山頂上,李自華前來找李仕奇稟報道:“父親,叛匪向四周派出了不少探子,看來是攻山不利,準備找其它進攻線路了!”
李仕奇點頭道:“看樣子的確如此,回龍山上有我們大軍駐守在此,居高臨下的地勢,他們休想翻過回龍山,至於中間的豁口,寨門已經被堵死,兩側的山頂又各駐紮有一個千戶所,他們也休想攻破。
這安邦彥和奢崇明已經是窮途末路的老鼠,恐怕他們現在已經嚴重缺糧,不然也不會在明知我們有所準備的情況下,還要繼續攻打遵義城!”
“父親英明!”
李仕奇擺擺手道:“不是我英明,而是朱尚書英明,當得知奢安叛匪退到則窩則溪後,便知道他們會來攻打遵義城!”
李自華嘿嘿笑道:“朱尚書英明,父親也英明!”
“好了,少拍我的馬匹了,讓人盯緊他們的探子,同時向山下傳回消息,就說叛匪準備直接迂回直接攻打遵義城了!”
“是,父親,孩兒這就去安排!”
準確來說,遵義城四周的群山有四個豁口,回龍山內部有兩個,回龍山與鳳凰山之間也有兩個。
同回龍山內部兩個山間豁口不一樣的是,回龍山和鳳凰山之間的豁口有一條河流從中穿過。
而這條河流便是自北朝南貫穿遵義城東麵的湘江(此湘江非湖南湘江),北麵的豁口寬度很小,河流幾乎緊貼著兩邊的山體。
而南邊的那個豁口,雖有河流穿過,但寬度卻足足有一裡多遠。
好在回龍山這一側幾乎緊貼著湘江河道,不然叛軍可直接從此進入盆地中間的遵義城。
雖然這處河道緊挨著回龍山,但位置卻十分重要,而且山體也十分低矮,在安邦彥派出探子後不久,李仕奇趕忙往這裡增援了一個千戶所的兵力。
至於湘江東岸鳳凰山一側的寬闊豁口,李仕奇就無能為力了。
但他也不是不管東麵的豁口,而是將防線設在了湘江西岸,好節約兵力。
至於遵義城通往湘江東岸鳳凰山南麓豁口的上踏水平板石橋(今新華橋所在位置),拆肯定是來不及了,但在上麵架設幾道拒馬和擺放幾門弗朗機炮還是很容易的。
在探子將遵義城四周的地形摸得差不多後,安邦彥果斷放棄了繼續攻打難以攻克的回龍山,改為向東去攻打上踏水平板橋。
雖然石橋上有幾道拒馬,但比向上仰攻回龍山簡單多了,也比進攻其它三個狹窄的豁口也要容易不少。
麵對叛匪的軍隊調動,李仕奇也果斷選擇了將軍力向回龍山東麵傾斜。
與此同時,他還從山上派了一部分軍隊前去支援遵義城東麵的湘江西岸陣地。
至於為何不派軍下山進攻向東轉移陣地的叛匪,因為叛匪的軍隊和回龍山之間還有一條洛河。
跟官軍打了那麼多年仗的安邦彥和奢崇明,自然不會犯靠近有大軍駐防的回龍山山腳行軍的低級錯誤,給官軍從山上衝下來突襲他們的機會。
而李仕奇從回龍山支援湘江西岸陣地,被回龍山遮擋視線的安邦彥和奢崇明,自然是看不到的。
但他們作為打老仗的匪首,不用看也知道官軍肯定會向東麵派出援軍,隻不過是多少的問題。
既然選擇了遵義城東麵的豁口,那就要做好官軍守軍變化的準備。
安邦彥和奢崇明帶著大軍來到湘江東岸鳳凰山南麓後,剛紮好營,便迫不及待地安排大軍向上踏水石橋發起了佯攻。
跟上次進攻回龍山的場景幾乎一樣,先是永寧軍在前麵充作先鋒,舉著盾牌向前發起衝鋒,弓箭手則在湘江東岸向湘江西岸的官軍陣地發起射擊,掩護永寧軍渡橋。
官軍這邊,麵對正在朝石橋走來的永寧軍,以及湘江東岸不斷射來的箭支,果斷選擇了給予最堅決的回擊,雙方就這樣陷入了短暫的互射之中。
要是箭簍中箭支射完後,立馬就近撿起對方射過來的箭支回射回去。
雙方就這樣你來我往地射了十幾輪弓箭後,作為先鋒的永寧軍終於走到了上踏水石橋的東橋頭。
喜歡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請大家收藏: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