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再次嘗試了一次,仍無法攻下上踏水石橋後,安邦彥不得不選擇了撤軍,他實在是傷不起。
鴨池、柔遠和大方那邊的軍隊還能剩多少,他心裡實在沒底。
現在他手上能掌握的軍隊已經不足一萬六,其中還有近五千是奢崇明的軍隊。
在簡單地用過中飯後,安邦彥再次向湘江對岸發起了進攻。
不過這次不再是隻進攻上踏水的石橋,而是同時在石橋南麵相隔將近一百步距離的地方(後世可楨橋)開始推土填河。
與此同時,他也沒有讓剩下的軍隊閒著,安排了一部分人去製作投石車的同時,還安排了五千兵馬去嘗試進攻回龍山東端的小山丘。
時間不等人,他不能繼續耗著了,必須快刀斬亂麻,以最快的速度拿下遵義城。
在他們昨天剛到回龍山南麓的時候,安邦彥也安排了不少軍隊去四周的村落劫掠糧草。
但很可惜的是遵義曾經遭到過幾次他們的軍事進攻,四周的村民在聽到遵義城發出的狼煙後,紛紛逃去了最近的山上。
至於糧草,不好意思,他們也早就藏出了經驗,不是放進了很難發現新挖的地窖裡,就是藏到了山上的溶洞裡。
所以,昨天派出去搶掠糧草的結果,並不是很樂觀,不然安邦彥今天也不會死磕湘江防線。
麵對叛匪的分兵,李仕奇也馬上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一下午的攻防戰下來,石橋和回龍山依然還在官軍的手上。
但,叛匪堆積的土堆,已經向湘江中推進了三分之一距離。
夜幕到來後,安邦彥不得不將疲於奔命的軍隊撤回來休息。
晚上再次嘗試了一次攻打回龍山東麓失敗後,安邦彥徹底死了夜襲的心。
第二天一早,當李仕奇正在用早飯的時候,被告知叛匪昨天下午趕製的三架投石車出現在了湘江東岸。
李仕奇隨手抓了兩個包子,馬上來到江邊查看投石車的位置和樣式。
陪在身邊的李自華輕聲問道:“父親,我們是否要撤回一部分軍隊回城了?”
“先不急,先看看他們的投石的情況,同時讓人去石橋西麵挖陷馬坑,就算最終不得不放棄石橋,也不能讓叛匪那麼容易過河!”
“是,父親!”
在李自華走後,李仕奇習慣性地沿著江岸檢查陣地與安慰前線的將士。
他的這些將士有很多是他從南直隸舒城縣老家招來的,裡麵有不少人不僅是他的同鄉,還是他的親戚。
自從天啟三年被調入川貴平叛後,他們就再也沒有回去。
六年多時間飛逝而過,其中有不少人已經戰死在曆次平叛之中,而活下來的人,也大多選擇了娶川貴女子為妻,算是在哪征戰,家就安在了哪裡。
也不知道戰事結束之後,還能否返回故裡。
現在朝廷要在貴州新設五衛二十五所,不知道是否會被留下來屯邊。
而且,就算朝廷願意讓他們返鄉,他李仕奇和他下麵的一眾將士願意放棄這裡的家庭、官位和豐厚的土地獎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