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盔甲廠,胡漢林人稱胡漢三,在盔甲廠忙碌了一天後,終於可以下值回家了。
明天就是臘月二十五小年,忙碌了一整年的盔甲廠,也終於放假了。
今年戰事比較多,而且朝廷錢糧充足,打了幾場大仗,他們盔甲廠格外的忙碌。
從今年年初開始,盔甲廠大大小小的管事幾乎換了個遍,還當著眾人的麵斬首了好幾個,而且還多了幾名宮裡來的監工,負責驗收盔甲質量與賬目往來。
此外,盔甲廠還改變了過去一人獨立生產一件棉甲的規定,而是將一件棉甲的生產流程分成了三十六道。
因胡漢三的打鐵手藝好,就被安排去專門打製頭盔,而他的徒弟兼兒子胡小海,手藝要差上一些,則被安排去打製包在棉甲裡麵的鐵片。
除了管事和生產流程的改變,他們的薪俸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不再是過去固定的月俸,而是改成了底薪加計件,而且直接由宮裡來的公公發放。
當然,若是監工檢驗出不合格,不僅不會給俸祿,還會扣俸。
也不知道誰想出來的管理辦法,雖然很累,但老實巴交的胡漢三每月月俸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以前他和胡小海兩人一個月的月俸都湊不夠二兩銀子,現在他一個人的月俸都快達到五兩銀子了。
要是加上他兒子的月俸,都快趕上八兩一個月了,也就是現在一月,抵得上過去四月。
而且,宮裡來的公公說今後的月俸不再發散碎的銀塊,而是發由銀作局專門製作的一種銀幣。
銀幣有三種幣值,分彆是一兩、一錢和一分,一兩的銀子正麵據說是太祖他老人家的頭像,反麵則是寫著一兩的字樣。
而一錢的銀幣正麵是一朵牡丹花,反麵是一錢的字樣,一分銀幣的正麵則換成了一朵梅花,反麵是一分字樣。
除了這三種銀幣,零頭還會發寶源局新鑄造的銅錢。
也不知道是朝廷的銀子不夠,還是怎麼回事,月俸隻發一半的銀錢,剩下的不是發糧食就是發布匹。
好在沒有克扣,這才讓胡漢三心裡在每次發放月俸的時候,都會拉著兒子朝皇宮的方向磕一個響頭。
小心收好銀錢放進懷裡後,胡漢三扛著一石今年的新糧,而胡小海則抱著兩匹棉布以及兩斤羊肉,朝他們位於明時坊包鐵胡同內的家走去。
這次之所以會額外發兩斤羊肉,據說是萬歲爺發給他們的過年禮,以褒獎他們過去一年的辛苦。
當時宮裡的公公說完這話的時候,胡漢三和他的工友們都快驚掉了下巴,之後是一起向皇宮的方向高呼萬歲。
之前彆說萬歲爺的年禮了,每個月能正常發二兩銀子的月俸,他們都能謝天謝地了。
其實朱由校對盔甲廠等京城兵工廠做出的改變,並沒有額外花費太多的錢糧,隻不過將之前官員和管事貪拿的部分分給了底層真正勞作的工人而已。
而且為了避免貪腐的再次泛濫,他還從宮裡選派了負責產品質量的監工和財務往來的會計。
至於為何會給工人下發羊肉,一是覺得這些身處底層的工人的確辛苦,二是拉動漠南蒙古諸部的羊肉供給,加強雙方經濟往來,從而讓這些好戰的蒙古人離不開中原的市場。
當胡漢三父子兩人走到自己家門口時,這裡已經圍了幾個認識和不認識的中年婦人。
看到胡漢三父子兩人回來,這幾人像是看到了什麼金銀寶貝似的,趕忙上前爭搶著說道:“胡漢三,你終於回來了,你這又是發大財了!”
胡漢三尷尬地笑道:“你們稍等片刻,讓小海他娘先招呼下你們,我肩上扛著一大袋米,等我放進屋裡再說!”
“好,好,我們不急!”其中一人笑著回道。
等胡漢三進門後,眾人的目光又馬上投向了跟在後麵的胡小海,這可把隻有十七歲的胡小海給看得渾身不自在。
在猶如被幾百隻螞蟻渾身撕咬中躲過這些雙眼放光的婦人後,胡小海一溜煙地跑進了房裡,把手上的東西交給母親後,乾脆躲進了自己的房裡不出來了。
看著靦腆的胡小海,幾位婦人互相不懷好意地朝對方笑了笑。
沒錯,他們都是上趕著來胡漢三家說媒的。
自從胡漢三和胡小海的收入翻了四翻,且十分穩定後,就有不少人家拜托媒婆們上門來說媒。
胡漢三的家雖然不大,也不豪華,但好歹有一個乾淨的小院子。
小院子麵積雖然不大,但占地麵積也有一分五十厘,也就是後世九十二平左右。
而且,隨著父子兩人的收入越來越高,家裡也置辦了不少的新東西,比如鍋碗瓢盆和全新的家具。
進門左右兩邊各有兩個廂房,東邊是廚房和柴房的位置,西邊是胡小海和他弟弟的臥室。
上首是一間正堂帶兩個偏屋,胡漢三和他媳婦住東邊,他們的母親住西邊。
在放糧食的功夫,胡漢三也大概聽明白了突然出現在自己門口的這些婦人目的。
去年的時候,哪有什麼人給他的兒子說媒,今年形勢大變,除了今天這一波,之前還有幾人陸續來過上門說親。
之所以沒成,不是因為胡漢三他們挑上了,而是當時的情況還不是很穩,也不知道這種高俸祿的日子還能拿多久。
而且,胡小海的年紀也沒有到隨便選個女人就成家的時候,還有選擇的時間。
因對方都是婦人,胡漢三不方便直接與這些上門求親的媒婆溝通,而是交給了他的媳婦,他則坐在一邊旁聽。
而他的老娘,則不知道什麼時候也出現在了探討的人群之中。
躲在自己房裡的胡小海,聽到這些人居然是來給自己說媒的,就更不敢出門見人了,在屋裡一直被他弟弟戲笑。
在好不容易送走了這些媒婆後,剛鎖好院門,胡漢三媳婦轉頭朝胡漢三問道:“當家的,你覺得哪家的女子合適?”
還沒等胡漢三開口,胡漢三的老娘趕忙搶答道:“我覺得喜鵲胡同的李家不錯,家裡有個正經營生,不用像其它幾家那樣還要我們家貼補過日子!”
胡漢三媳婦明顯不同意自己婆婆的看法,“娘,劉家的女子也不錯,跟我們家小海年紀差不多,而且屁股大好生養!”
喜歡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請大家收藏: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