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後,恢複了一下心情的老朱又想起一事,冷聲開口問道:“咱記得咱當初派你大哥到江西任參政一職,後來沒多久便傳回你大哥卒於任上,其中可有隱情?”
“陛下,草民大哥是被郭順推入井中墜亡的!草民和侄子親手將大哥屍體從枯井中打撈上來的”劉璟跪伏著控訴郭順。
“郭順?胡惟庸的門生?”老朱冷然道。
“正是奸相胡惟庸的門生,不光草民大哥,就連先父也是慘遭那奸相迫害,先前先父風寒之症已快痊愈,那胡惟庸帶太醫來給先父診治,先父吃過太醫開的藥之後,身體便一天不如一天”劉璟見有機會在朱元璋麵前訴苦,也顧不得其他了,一心想著為父兄討回公道。
劉璟這番話,讓老朱回想起六年前最後一次見劉伯溫的場景,當時劉伯溫就曾隱晦的告訴他,自己吃了胡惟庸帶去太醫開的藥後病情惡化的事,但老朱當時沒當一回事。
現在想來是自己的馬虎害死了劉伯溫,若是當時自己對劉伯溫足夠重視,又怎麼會有後來這些事情的發生?
老朱沉思一番後又開口問道:“你可知胡惟庸為何會針對你父親?”
“草民不知,隻知道先父提過,好像是先父曾在陛下麵前說過胡惟庸不宜為相,應該是此事得罪了胡惟庸”劉璟把劉伯溫曾對他說的事結合自己的猜測說了出來。
此言一出,老朱原本烏黑的大臉閃過一絲紅暈,劉伯溫跟自己說胡惟庸不適合當丞相的時候在場的隻有他和劉伯溫,他後來又跟李善長說過此事,偏偏李善長還是胡惟庸的恩師,這麼算來肯定是李善長跟胡惟庸說的。
老朱又聯想起來之前胡惟庸幾次三番在自己耳邊說劉伯溫壞話,如今全部串在一起,他才發現原來他是害得劉伯溫父子先後慘死的罪魁禍首
老朱怔怔坐回龍椅上,腦海中回憶起與劉伯溫君臣相處的片段。
那是洪武元年的時候,老朱也是在這個殿裡,當時因為大明剛建國,老朱每天忙於政事,連午膳都忘了吃,馬皇後親自下廚煎了大餅讓人送過來。
老朱一邊吃一邊看著奏章,吃到最後一個的時候,剛拿起來咬了一口,便聽到宮人來報誠意伯求見。
老朱見來不及將大餅吃完,便將大餅放回碗中,又用另一個空碗將碗蓋住,放在一邊。
劉伯溫進了殿來,老朱看著劉伯溫穿著便服,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想起來劉伯溫曾有‘神機妙算’的名號,便起了考校劉伯溫的心思。
於是便笑著問劉伯溫:“伯溫,咱一直聽彆人說你神機妙算,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劉伯溫溫和一笑:“陛下,所謂神機妙算,不過是審時度勢,根據已知之物推測未知之物的小技巧罷了。”
“哦?咱倒是不信了,要不這樣,咱出個題目考考你,你要是能回答上來,咱就信你說的!”
“陛下請講。”劉伯溫笑道。
“你來猜猜看咱這碗中裝的是啥?”老朱指了指剛才被自己蓋起來的碗。
劉伯溫聞言上前打量了一番,隨後胸有成竹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
老朱聞言震驚不已,推開蓋著大餅的碗,露出其中被他咬了一口的大餅。
‘半似日兮半似月’說的可不就是大餅的形狀麼?
至於‘曾被金龍咬一缺’則對應著這大餅被老朱咬了一口,畢竟老朱是皇帝,皇帝乃是真龍天子,以金龍形容,也算貼切。
“你這老家夥是如何猜到這碗中所裝之物的?”老朱好奇不已,連聲追問。
“臣剛一進殿,便聞到一股大餅的香味。”劉伯溫撫了撫下巴的胡子笑道。
老朱四下張望,聳了聳鼻子問道:“有嗎?咱怎麼沒聞到?”
“陛下在殿中呆的久了,習慣了殿中的味道,自然是聞不出來的。”
朱元璋聞言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繼續道:“那你又怎麼知道這大餅被咱咬了一口?”
卻見劉伯溫指了指自己嘴邊笑著道:“陛下不妨用手帕擦拭一下嘴角。”
老朱聞言,連忙提起袖子擦嘴,果然擦下來一小塊油漬。
不過好在老朱臉皮厚,不以為意地擦掉油漬後,又看向劉伯溫,二人相視半天,同時笑了出來。
~~~
良久,老朱看了一眼還跪在下方的劉璟,歎息出聲:“是咱虧待了伯溫,虧待了你劉家啊”
“陛下對先父有知遇之恩,若不是陛下相邀,先父恐怕至死都未能施展才能,何來虧待之說?”劉璟也是飽讀詩書的文人,對這種場麵話自然是信手拈來。
“來人!”老朱大手一揮,對著殿外喊道。
外麵守著的太監連忙進到殿中來,跪下磕頭道:“奴才在!”
“傳咱的旨意,進誠意伯劉基為承恩侯,諡號文成,配享太廟香,由劉基之子劉璟承襲承恩侯之位,食祿二千石,另封劉璟為弘文館學士,兼大理寺少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