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挺有意思的。
一般來說,側射火力遠遠致命於正麵直射火力,而斜向埋設的地雷將會嚴重妨礙敵軍的行動,使之長時間暴露在重機槍火力殺傷下。
方瑞由衷地讚許道:“很老練的布置,商長官蠻有天賦的,呆在憲兵單位怕是屈才了。”
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比如“發揚己方火力優勢打擊敵方”這條戰術原則說起來容易,然而實際情況下該如何部署兵力與重武器卻沒有標準答案。
很多內地部隊軍官在進行部署時就顯得相當呆板,隻會照本宣科,不會因地製宜,故而商克的想法令方瑞眼前一亮,他理所應當的覺得商克作為憲兵軍官簡直是埋沒了人才。
正式部署與商克的想法基本一致,命令下達後,士兵們迅速分散各就各位。
構築好伏擊陣地以後,接下來就是考驗耐心的時候了。
極目遠眺,鋼軌與公路都已被積雪覆蓋,僅剩大致輪廓。
複仇心切的大家盼望能等來一列火車,或者一支車隊,然後將之埋葬在這冰天雪地之中。
日落月升,日升月落。
消停了一天的風雪又恢複了,而且來勢洶洶,氣溫驟降至零下二十度。
惡劣的天氣情況使得報複行動似乎要前功儘棄了,伏擊分隊必須在隨身攜帶的食品耗儘前返回。
大費周章卻無果而終?沒人甘心就這麼離開。
見狀,商克索性提議道:“來都來了,既然等不著,那不如直接打上門去。我看西南邊有個兵站,完事以後走備份路線撤退。”
“這有些冒昧了吧?”劉參謀有些擔憂地說:“主動攻擊敵軍營比對等報複過激多了。”
“還好,我覺得沒什麼不妥的,司令部給的命令裡也沒說不行啊。”商克不以為意地聳了聳肩。
麵色凝重的方瑞提醒道:“商長官,你要想清楚了,事後上級怪罪下來你我都要擔責的。”
商克仔細回憶了注意事項,斬釘截鐵地回答:“命令很清楚,不準攻擊平民,不準殺死高級軍官,反正不違反命令,哪怕上軍事法庭我也這麼說。”
“好。”方瑞看了眼手表,果斷道:“沒工夫再等了,走,打上門去!”
臨時變更的目標是一座名曰阿賈斯基的綜合軍營(Fort-Aachk),它坐落在邊境交通樞紐阿克鬥卡以西,這兒是俄軍第47邊防大隊的本部駐地,有二百餘人駐紮於此。
一般來說,伊凡羅斯邊防軍的邊防大隊通常會下轄3~5個獨立的有數十人兵力的哨所。同時本部也有警衛排、裝甲車排、偵察排、運輸排、通信班、醫療站等直屬單位,計約200人和4~5輛裝甲車。
和平時期不代表沒有明爭暗鬥,情報偵察工作不分時間,積年累月下來,華軍大致掌握了俄軍的部署情況。
在派出兩名士兵向掩護分隊傳遞情況以後,伏擊分隊爭分奪秒的迅速轉移,趕在太陽落下之前抵達了阿賈斯基軍營附近。
天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暗沉下來,通過雙筒望遠鏡可以依稀瞧見軍營的模樣。
相較於己方的紅磚瓦房,俄軍的駐地明顯要草率簡陋一些,除了兩座屋子以水泥砌築,其餘都是圓木搭建的營房。
所有人都一致認為夜襲是最恰當的,但具體應該滲透突襲還是在遠距離打了就跑,幾人卻持不同看法。
“太草率了!戰前偵察不做到位就直接開打?絕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