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1963年3月16日
柬埔寨金邊
老王是北京人,也是使館內部公認的老實人。
他小時候在教會學校上過幾年學,會點簡單的英文,解放後參加工作在北京市商業係統做采購員,後來外交部成立供應處,專門給駐外使領館供給物資。老王先被借調過去,時間一長便正式調入了。前幾年,他被外派到駐柬埔寨使館做後勤。剛得知要被派出國,老王興奮地好幾宿都沒睡好。他家是三代貧民的老北京,家裡人彆說出國了,最遠也就去過河北,他做夢也沒想到居然成了持紅色護照的外交人員。
他原以為國外都是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在進行出國教育時,滿腦袋都是“拒腐蝕,永不沾”的信念,可一到柬埔寨,他傻眼了,天氣炎熱不說,人還懶散,市中心跟國內的大縣城差不多,敢情比中國差遠了,想采購的東西總是缺東少西的。儘管如此,老王還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想方設法保證使館需求,好在金邊華人華僑挺多,做生意的不在少數,為他解決了不少燃眉之急。正是因為他老實忠厚,又一臉老成的模樣,儘管才四十出頭,使館上下都稱呼他“老王”。
這一天使館的對內參讚找他,鄭重交給他一張寫得密密麻麻的清單,讓他儘快在金邊完成采購。他看著滿滿的采購清單,不僅足足比往常的采購物品多好幾倍,還有許多使館平時用不上的東西,便有些犯難。他平時節約慣了,就順口說了句,這些都要買啊,有些用不上的不就浪費了。對內參讚肯定地答,都要買,不是使館用的,是為下個月底重要領導同誌來訪準備的,如果實在買不到,就讓部裡供應處調,說完就匆匆走了。老王忙叫上使館車隊的司機小李一塊兒上街去采購。
老王在外交係統呆了這麼多年,自然知道領導人來訪非同小可,這可是使館當前的頭等大事。他一邊仔細看著清單,一邊盤算著如何儘可能地在短時間裡把物品備齊,又要找那些政治上比較可靠的華僑商店,畢竟安全第一。他心裡選定了幾家貨品比較全的他又比較熟的華僑商店,準備一家一家跑跑看。
他和小李先到了一家綢布店,買了些紅綢和窗簾布。店裡大紅綢子存貨不多,他向老板預定了幾匹,說好日子來取,便開車去下一家店。
他要去的第二家,是日用百貨店,兼賣些中國的土特產。老板姓張,是第二代華僑,平日裡參加僑團的活動挺積極,言語表現也很愛國。老王曾多次來此采購,張老板很熱情,有時還主動把貨送到使館去,從沒出過差錯。
這家店位於國王大道旁的商業區,位置不錯,是座小三層樓房,樓下是商店,一條木製樓梯通向樓上庫房兼夥計臥室。老王一進門,沒看見老板,隻有兩個夥計在忙活。夥計認得他,趕忙搬了把椅子請他坐下,又衝著樓上叫老板。
門簾一掀,張老板從樓上下來,見到他手裡密密麻麻的清單,十分高興,先開了兩瓶汽水請他們倆喝,並吩咐夥計按照清單給老王備貨。
張老板熱情地說:“要的東西挺多,讓夥計們先照單準備,咱倆到門外抽煙去,我這有你沒抽過的好煙。”
老王雖然駐外,但工資並不高,又生性節儉,畢竟還上有老下有小,平時也舍不得買好煙抽。聽罷,便讓小李看著夥計們備貨,自己與張老板站到店外抽煙。
張老板掏出一盒白色“kent”,抽出一支遞給老王說:“這可是薄荷煙,你嘗嘗。”
老王抽一口,連連稱讚:“嗯,涼絲絲的,味道比我抽過的“萬寶路”好抽,那玩意兒乾嗆乾嗆的。”
張老板笑道:“老王這你就不懂了,“arlboro”也有薄荷型的。”說罷,把手裡的一盒“kent”塞到老王手裡。
老王忙說:“這可不行,我們有外事紀律的,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更不能私下收禮。”
張老板解釋說:“我抽不慣這個味,回頭也是丟掉,還不如留給你抽呢。”老王這才把煙揣兜裡,張老板感歎一聲:“你們共產黨真是廉潔奉公,跟國民黨就是不一樣。”
當張老板給老王點著第二支煙時,不經意地問了句:“哎,老王,你這次采購的東西怎麼比往常多很多呀?”
老王愜意地深吸了一口煙,隨口答道:“下個月底國內有重要領導人來訪,要提前準備。”
張老板補充說:“我是怕鄙店小,貨不全,如果來得及,我照著清單從西貢給你專門進貨,到時候給你送到使館去。”
老王連連稱謝,說:“一會兒你把清單上缺的抄下來,照著進貨”。
張老板卻說:“謝什麼?祖國親人來了,我們愛國華僑高興還來不及呢,做點貢獻是應該的,到時候我們僑團一定會組織隆重歡迎的。”
沒一會兒,倆夥計和小李便把老王要買的東西搬上了車,但還缺不少。張老板拿起筆一一記下了貨品、數量,小李便帶著老王去往下一家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