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1965年8月5日—6日
福建東山島海域
8月5日,夜幕剛剛降臨,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兼海軍南海艦隊司令員吳瑞林剛剛從辦公室回到家中吃晚飯,家中的電話鈴突然響起來。吳瑞林放下碗筷,走過去拿起聽筒,電話裡傳來南海艦隊作戰室值班科長語氣急促的聲音:
“報告吳司令員,汕頭方向發現敵情,請首長立即到作戰室。”
“我馬上到作戰室,你立即通知艦隊其他首長!”
“是!”
吳瑞林,13歲參加共青團、17歲參加紅四方麵軍的四川“紅小鬼”,曾經的四野第五縱隊副司令員,第一批入朝參戰的42軍英雄軍長,1955年的開國中將。1959年從陸軍轉到海軍任南海艦隊司令員。因在打日本鬼子時傷了一條腿,人送外號“吳瘸子”。在朝鮮戰場上,吳瑞林指揮42軍先後在黃草嶺、赴戰嶺、寧遠等戰鬥中屢敗美軍,威名遠揚。
相映成趣的是,他在台灣的對手,前任國民黨海軍總司令、剛剛升任副總參謀長的黎玉璽也是四川老鄉,但人家可是正經科班出身,先後在國民黨海軍電雷學校第一期、海軍軍官學校二十三班畢業,後留學德國、美國深造;現任海軍總司令劉廣凱更是英國皇家海軍大學畢業生,即便是海軍副總司令馮啟聰、巡防第二艦隊司令官胡嘉恒以及“劍門”、“章江”兩艦的艦長王蘊山、李準,無一不是海軍官校正規科班畢業。
而吳瑞林,除去1957年進入南京軍事學院基本係學習的經曆外,他的學曆僅僅是一年速成中學,海軍可是技術密集的軍種。這位在血雨腥風中成長起來的著名戰將,剛剛到任南海艦隊之初,艦隊領導班子擔心他對海軍技術和戰術的陌生,為他製定了一個為期三個月的惡補學習計劃,以便儘可能地熟悉了解海軍的方方麵麵。
吳瑞林可沒有老老實實坐在課堂裡啃書本解幾何題,他到任後即登上艦艇不恥下問,請航海長給他講解航海知識;請機電長給他講解主機和副機的性能及操作方法;請槍炮長給他講解艦炮的性能和作用。他頭一次上艦出海,便一口氣航行了3000多海裡,竟然不暈不吐,仿佛天生就是乾海軍的料,讓他的下屬們歎為觀止!此後,他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帶艦出海訓練,由陸上猛虎轉變為海上蛟龍,深受南海艦隊官兵的愛戴。
吳瑞林來到作戰室,一坐上指揮的座位,便命值班科長彙報敵情。
值班科長口齒清晰簡明扼要地彙報到:“我艦隊東山島金剛山觀通站雷達觀測到,距台灣左營軍港84海裡處,有兩艘國民黨軍艦混在航行的商船中,向我沿海地區駛來;與此同時,我艦隊汕頭水警區古雷頭觀通站也在距我外海78海裡處發現這兩艘敵艦。”
這時,艦隊方政委、王副司令員等艦隊主要領導也迅速抵達作戰室。聽完彙報,吳瑞林仔細查看著海圖,立即下達兩個命令:
“第一、命令汕頭水警區立即判明敵情,迅速上報艦隊。汕頭水警區部隊進入特級戰備。”
“第二、立即向海軍總部和廣州軍區報告情況,並請示批準我艦隊出海作戰殲敵。”
同時,艦隊情報部、作戰部迅速核實查明,兩艘敵艦係國民黨海軍巡防第二艦隊旗艦、大型獵潛艦“劍門號”和小型獵潛艦“章江號”,並按敵艦以往的活動規律綜合判斷,敵艦企圖在福建南部的蘇尖角至古雷頭一帶海域實施偷襲登陸,搞“心戰活動”。
很快,海軍張參謀長和廣州軍區陶參謀長分彆打來電話,詢問情況,並告知南海艦隊上報的敵情,已經報告給海軍和廣州軍區首長,同時報告了總參作戰部,由他們轉報軍委首長。
吳瑞林與艦隊其他領導商議後,向汕頭水警區連續下達了四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對海區進行清查,切實掌握、緊緊抓住敵艦的航行情況。
第二道命令:立即報來汕頭水警區的戰備情況。
第三道命令:成立海上指揮所,由汕頭水警區楊副司令員負責指揮;由汕頭水警區護衛艇第41大隊和魚雷快艇第11大隊成立海上第一攻擊梯隊,由汕頭水警區副司令員孔照年擔任梯隊指揮,立即前往南澳島海域漂泊待機;陸地指揮所由水警區政委等負責指揮。
第四道命令:金剛山、周田兩個一級觀通站,每10分鐘向我彙報一次敵艦活動情況,同時報告海域清理情況。
命令下達沒多久,電話鈴聲便此起彼伏地響起。
汕頭水警區的護衛艦大隊和魚雷艇大隊,剛剛完成為期一周的海上巡邏警戒任務,剛剛返回軍港,乾部戰士正高興地歡度假期。許多官兵在電影院看電影,突然,電影院裡響起了廣播聲:“老海,老海,趕快回家!”這是連汕頭市民都熟悉的暗語,意味著緊急集合,一級戰備!一時間,街頭巷尾大批身穿水兵服的戰士和上白下藍製服的海軍乾部紛紛向軍港跑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