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村蹤之因民鎮田壩村
田壩駐地名由來,村名背後故事長。
地勢平坦宜耕種,田壩村中樂融融。
1
我,一位對鄉村變遷充滿好奇的作家,懷揣著對那些被時光遺忘角落的向往,踏上了前往珙王山下、金沙江畔的田壩社區的旅程。這片位於我國西南邊陲的河穀地帶,以其獨特的地理風貌和悠久的曆史文化,激發了我對這個社區的無限好奇心。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如同溫柔的指間,輕輕撥開了窗簾的縫隙,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我整理好行囊,背上背包,踏上了通往田壩社區的征途。沿途,連綿起伏的山巒如同巨龍蜿蜒,金沙江在山間流淌,宛如一條銀色的絲帶,將這片土地緊緊地環繞,勾勒出一幅動人的畫卷。
經過數小時的顛簸,我終於抵達了田壩社區。這裡的一切都顯得那麼寧靜,仿佛時間在這裡凝固了。我沿著江畔的小路漫步,感受著微風輕拂臉頰的溫柔,聆聽著江水拍打岸邊的低吟,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仿佛與這片土地產生了某種奇妙的共鳴。
田壩社區,坐落在珙王山腳下,金沙江畔,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典型的河穀地帶。這裡的居民世代以農耕為生,勤勞樸實,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在這片土地上編織出了美好的家園。
我走進社區,眼前一片金黃的稻田,稻浪隨風起伏,仿佛在向我訴說著這片土地的滄桑與輝煌。我遇到了一位年邁的老人,他告訴我,這裡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那時,這裡還是一片荒蕪的原始森林。
老人停下手中的活計,向我娓娓道來田壩社區的發展曆程。他說,隨著時間的流逝,這裡的人們並沒有放棄。他們開始探索新的生存之道,其中一些人發現了這裡的礦產資源。就這樣,礦工們開始在珙王山中開采礦石,雖然危險重重,但這也成為了我們社區的經濟支柱。
我被老人的故事深深吸引,不禁對這位老人的經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決定在這裡停留,深入挖掘這個社區的曆史文化,探尋那些被歲月掩埋的足跡。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走遍了社區的每一個角落,與居民們交談,了解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夢想。我看到了那些在田間勞作的農民,他們的汗水灑滿了這片土地,他們的笑容卻洋溢著幸福。我看到了那些在礦山上辛勤工作的礦工,他們的身影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偉岸,他們的付出為社區帶來了繁榮。
田壩社區,這個位於珙王山下、金沙江畔的河穀社區,以其獨特的魅力,讓我對這個地方充滿了敬意。我堅信,在這片土地上,一定有許多值得我挖掘的故事,它們將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揭開神秘的麵紗。而我,將用我的筆,將這些故事記錄下來,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美麗而充滿活力的社區。
2
當我踏入田壩社區的那一刻,一股濃鬱的鄉土氣息撲麵而來,仿佛是一股清泉,洗滌了我久居城市的心靈塵埃。這裡的建築風格古樸典雅,街道兩旁的樹木蒼翠欲滴,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青石板路上,斑駁的光影如同歲月的印記,靜靜地訴說著過往的故事。
我的腳步輕柔地踏過青石板,第一站來到了社區服務中心。這裡是我在田壩社區的起點,也是我此行結識的第一個朋友——唐韻青。她是一位年輕而熱情的社區乾部,她的笑容如同春日的暖陽,溫暖而明媚,讓我這個初來乍到的旅人瞬間感受到了家的溫馨。
唐韻青身著簡潔的社區工作服,步伐輕快地引領我走進會議室。會議室的牆上,掛著田壩社區的地圖和曆史照片,每一張照片都像是曆史的見證,每一張地圖都勾勒出這個社區的發展軌跡。
“歡迎您來到田壩社區,我是這裡的社區乾部唐韻青。”她自我介紹道,聲音中帶著一絲自豪,“很高興能在這裡為您介紹我們社區的情況。”
我向她表達了誠摯的感謝,並簡要說明了此行的目的。唐韻青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興奮的光芒,她開始熱情洋溢地向我講述田壩社區的曆史沿革和地理位置。
“田壩社區位於珙王山腳下,金沙江畔,曆史悠久。”唐韻青的聲音中充滿了自豪,“這裡曾是古銅運之路的重要節點,曆史上曾是商貿繁榮之地。”
她指著牆上的地圖,繼續說道:“您看,這裡的地形非常獨特,北靠珙王山,南臨金沙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非常適合農業生產。我們的居民主要以農耕為生,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等作物。”
唐韻青的話語讓我對田壩社區有了初步的認識。她接著講述了社區的發展曆程,從古銅運之路的繁榮到近代的礦業興起,再到如今的多元化發展,田壩社區經曆了無數的風雨洗禮。
“不過,近年來,我們也麵臨著一些挑戰。”唐韻青的語氣變得沉重起來,“隨著礦產資源的逐漸枯竭,我們正在努力轉型,發展旅遊業、文化產業等新興產業,希望為社區居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